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

你所不知道的南通——

张謇,一个人影响一座城

张瀚天
2024年06月05日07:18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提起南通,你会想起什么?

如果你没去过南通,或许知道它是“中国近代第一城”,但你或许不知的是,这里正在奋力打造“北上海”“新苏南”。

如果你没去过南通,或许知道晚清状元张謇在这里兴实业、办教育,但你或许不知的是,这里如今已是“世界家纺中心”和“新时代教育之乡”。

如果你没去过南通,或许知道它是江苏第四座万亿之城,但你有所不知的是,这里既有“七虎”相竞的争先恐后,也有三个“百万”(百万个手艺人、百万个生意人、百万个读书人)的拼搏奋斗。

这里是江海名城南通。今天,我们讲述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

5月23日,南通迎来第九个“南通企业家日”,本地企业家汇聚一堂,交流研讨。

自2016年始,南通以法定形式,确定这一天为“南通企业家日”。作为尊重和支持企业家发展的制度性安排,这在全国也不多见。

南通,缘何对企业家如此礼遇?这还得从一个人说起。

百余年前,爱国实业家张謇由仕入商,归乡兴办实业,推动南通接入现代文明,南通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在南通,无论建筑业、纺织业,还是教育业、交通业等,均留下了张謇印记,正可谓“一个人影响了一座城”。

以“爱国情怀、创新精神、民本意识”为突出特征的张謇企业家精神薪火相传,深刻影响着一代代“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人。如今,“重实业、重企业、重创新”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基因。

大生纱厂旧址钟楼与码头牌坊隔道并立,共历百年风雨。人民网 张瀚天摄

大生纱厂旧址钟楼与码头牌坊隔道并立,共历百年风雨。人民网 张瀚天摄

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张謇,何许人也?

他是士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恩科状元”;

他是商人,是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推动南通较早形成以纺织业为主,向粮油加工、造纸印刷、机械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近代工业体系;

他是“创新者”,是教育家——兴业30年,开辟出诸多新路,创办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第一个民营资本集团、第一个气象站、第一所师范学校、盲哑学校、纺织学校、水利学校、航海学校、戏剧学校等十多个“中国第一”。

甲午战争爆发后,张謇毅然弃官从商,从此在清末民初的实业界叱咤风云。在张謇的推动下,南通的建筑、纺织、教育等逐渐完善,成为中国近代早早步入现代文明的城市。

彼时的南通——公园、博物馆、戏剧社一应俱全,电灯、电话走进百姓日常;公路四通八达,航运直通上海;闸北码头,工厂商铺林立。

“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张謇起草大生纱厂《厂约》,点明实业救国的精神理念;1903年,张謇观摩日本第五届国内劝业博览会后,写下《癸卯东游日记》,记载耳目一新的所见所闻,密密麻麻的铅字背后,可见其愈加迫切的救国济民之心。

1921年,英国政府《海关十年报告》称“通州(南通当时地名)是一座不靠外国人帮助、全靠中国人自力建设的城市”,形容南通是“耐人寻味的典型”。

2002年,中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吴良镛院士经过多年论证,称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因为张謇,南通才成为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张謇研究中心研究员陈炅认为,张謇在南通实行了最先锋、最成熟、理念最完备的城市实验。

张謇企业家学院“张謇企业家精神及时代传承”开课。人民网 张瀚天摄

张謇企业家学院里,“张謇企业家精神及时代传承”开课。人民网 张瀚天摄

百年赓续“张謇企业家精神”

岁月长河里,张謇留下的精神理念,与百年后南通“重实业、重企业、重创新”的城市气质高度弥合。

“家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民本意识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涵。”南通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謇企业家学院院长单晓鸣认为,张謇的实业追求和创新实践,深刻影响和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身创新创业大潮,走实业报国、实业强国之路。

张謇百年前“实业可振兴经济”的愿景,如今在南通已实现。从数据上看,南通GDP接近1.2万亿元,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等六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位列2023年度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城市第12位。

如今,当地培育出了一支“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通商(即“南通籍商人”)。数据显示,南通个体工商户已达90.54万户,每十个南通人就有一人在经商。

通商已成为商界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劲旅,他们不仅在国内开辟市场,还广泛活跃在世界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商界力量。

为表彰和激励这一群体,自2016年开始,南通市将每年的5月23日设为“南通企业家日”。虽然这一天评奖纷繁,但最受关注的还是“张謇杯”杰出企业家荣誉。由于奖项含金量高,获奖难度大,至今,仅有7人获得“张謇杯”。

“不搞技改是等死,搞技改是找死。但我找死也要搞!”今年的“南通企业家日”民营企业先进事迹宣讲会上,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石明达的发言,引发与会者热议。

这位2017年“张謇杯”的获得者已经79岁,为争取我国集成电路封测领域全球竞争中的话语权奋斗了56年。1994年,石明达投产年封装1500万块集成电路的生产线,获得华晶、贝岭等国内大厂青睐,投产当年就实现了盈利。

2024年5月22日14点,南通市委党校教学楼110教室内座无虚席,来自宿迁的民营企业学员们开始“张謇企业家精神及时代传承”课程学习。

挂牌三年的张謇企业家学院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工商联等单位达成合作,年年“叫好又叫座”:截至目前,已举办培训班858期,培训学员近9万人次,居全国同类学院前列。

在“张謇企业家精神”感召和影响下,南通民营经济活力奔涌。

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对南通GDP的贡献近70%,税收和就业的贡献超80%,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占比超过90%。

长江之畔,南通发展载体林立。人民网 张瀚天摄

长江之畔,南通产业发展载体林立。人民网 张瀚天摄

协同创新推动万亿之城再出发

南通博物苑,一台产自1914年的大生亨利织机成为张謇技术革新理念的工业实物遗存。张謇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并做出本土化改良,是那个时代的创新者。

距离大生纱厂旧址4公里处,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10万锭智慧纺纱工厂”内,全流程智能化纺纱设备有序运转,显示大屏上,各环节状态一览无余。

这里是“十四五”期间全国首个智慧纺纱工厂,不同于百年前人头攒动的旧景,偌大的车间内工人寥寥无几,即便关灯,机器也能24小时运转,因此又被称为“黑灯工厂”。每万锭用工数少于10人,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

“延续张謇先生的创新精神,百年后的大生,还要走在棉纺业前列。”大生集团董事长漆颖斌说。

创新理念,跨越百年仍共鸣。

长江之畔,南通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合作紧密,围绕船舶海工和光电技术共建了2家省级创新中心,建成9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去年年末,长三角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首个分中心更落户南通;

南通家纺城中,“3D+AI”技术运用于家纺画稿,面料查询一体机上手指轻点,不同色彩、材质、花型制作的床上用品三秒内呈现;

浩瀚海上,全球最大24000TEU级集装箱船“中远川崎397”轮划破水面,融合当今船舶建造领域前沿技术,单箱油耗在同级别船型中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截至目前,南通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30家、列全国第10位;16条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链中,超三分之二属于新兴产业范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近40%。

今年4月7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方案。作为江海之城,南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攀登新的万亿之阶,南通向长三角寻迹“再创新”。

每年春天,濠南别业前张謇手植的紫藤都会如期开放,恰如“张謇企业家精神”跨越百年依然生生不息。

(责编:张鑫、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