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经济

多方协同聚势发力 江苏移动助推低空经济“起飞”

杨维琼
2024年06月18日18:00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外卖包裹“从天而降”,无人机巡检城区、观测火情……时下,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不断拓展。作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国家队,江苏移动积极协同研究院、企事业单位等产业链上主体聚势发力,不断夯实低空新基建,多领域创新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合力研究输出行业新标准,助力区域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中国移动5G-A通感一体基站,搭载具备通感能力的4.9GHz频段。江苏移动供图

中国移动5G-A通感一体基站,搭载具备通感能力的4.9GHz频段。江苏移动供图

夯实低空新基建

如同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先建设充电桩一样,低空经济发展,基建要先行。在南京智慧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卫晋军看来,无论是低空经济发展还是低空运行管理,都离不开一张能够支持多主体运营、多任务处理、高密度运行、大流量传输的低空智联网络,为各类低空飞行器提供安全高效飞行所必需的空域环境。

运营商,正是构筑低空基础设施的中坚力量。中国移动5G-A通感一体基站使用的4.9GHz频段,是目前唯一商用的具备感知能力的无线通信商用频段。相比毫米波频段,4.9GHz频段具有损耗低、信号优、距离远的优势,在低空场景的感知距离超毫米波80%,感知精度优势明显。

“现有5G网络下的无人机应用,主要使用网络通信功能,而基于4.9GHz频段的5G-A通感一体基站可以同时提供通信和感知能力,相当于给基站加装了一个雷达,能感知覆盖区域内的物体。”江苏移动技术专家丁智告诉人民网,通过将通信、雷达、算力等技术融合进一个基站,构建起一张低空连续覆盖的“专用”网络,可精准感知300米以下、1.2公里左右空域内的每一架无人机位置,有效满足低空通信连接的刚性需求和低空感知的监管要求。

同时,依托4400多个地面差分基站,江苏移动还可为无人机运行提供网络RTK差分信号,定位精度可达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具体来说,通过5G-A通感网实时感知无人机位置,并结合AI分析能力和网络RTK差分信号,实时判断无人机所处的经纬度、高度和速度等信息,给出运行轨迹并与相关管理系统联动,满足监管方对无人机的可感、可视、可唤、可控需求。

不仅如此,5G-A通感一体基站采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模糊识别算法,可以识别反射面积达到0.01平方米的低空飞行物,虚警漏检率相比传统TDOA雷达降低了70%以上,具备对多架无人机同时入侵的感知监测能力。就算在夜晚、雨雾等特殊环境下,这种感知仍能保持高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机场、航道、海域等重点场所的“黑飞”安防,有效保障低空空域安全。

江苏移动在常州部署的无人机机库。江苏移动供图

江苏移动在常州部署的无人机机库。江苏移动供图

拓展低空应用新场景

“发展低空经济关键是要找准与生产生活、城市管理、公共服务需求的结合点,立足江苏科教人才、产业配套、市场规模等优势,把握机遇、错位竞争、特色发展。”今年4月,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南京浦口区调研时说。

机场安防,是非常典型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诸德胜介绍,目前管委会正联合江苏移动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布局低空飞行感知、机场跑道防入侵等应用,实现对跑道等区域内低空飞行器、车辆、人员等移动目标的感知监测,助力机场园区运营安全管理。

去年底,常州某农业观光园发生火灾。在辖区消防中队到场前2分钟,率先飞抵的无人机就已将煤气瓶爆炸、飞火引燃土坡上草亭等现场画面回传给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迅速向一线指挥员传达了“爆炸风险预警和安全管控要求”,有力支撑现场救援决策。依托部署在常州主城区的36台无人机机库,消防支队接警调度人员可通过江苏移动无人机飞控平台向距离警情发生地最近的机库下达飞行任务,实现1分钟内起飞、5分钟内抵达现场,架设起灾害现场可视化“空中一张网”。目前,无人机已接警调度600余场次,实战300余起。

南京长江大桥附近沿岸上空,多座移动5G-A通感一体基站连点成片,有力支撑起江苏首次水运航道连片监管试点工作。借助5G-A技术的感知和定位能力,南京海事局的监管人员可7*24小时全方位监测江面船舶的位置、速度、航向等精准数据。不仅如此,5G-A通感网络还能弥补现有雷达的覆盖盲区,精准识别低空禁飞区域内的飞鸟、气球、无人机等移动目标,为水域禁渔工作及正常航运提供技术支撑。

据江苏移动集团客户部副总经理彭大凤介绍,江苏移动正加紧部署应急通信、医疗急救、巡查巡检、旅游观光、低空监测、黑飞反制、空中交通等低空应用新场景,覆盖交通、文旅、农业、医疗等十大领域。

江苏移动完成首个面向低空无人机集群业务的通感一体技术应用。江苏移动供图

江苏移动完成首个面向低空无人机集群业务的通感一体技术应用。江苏移动供图

探索建立行业新标准

“低空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化的过程,低空空域划设标准和使用机制、低空协同运行管理、无人机本身技术和低空保障设施不足等很多关键问题需要得到突破和解决。”以低空空域划设标准和使用机制问题为例,卫晋军认为,未来更多的无人机会在低空运行,尤其是城市低空空域,需要建立空域精细划设和动态管理能力。

此前,南京智慧航空研究院、江苏移动、中兴通讯联合成立了低空联合创新中心,依托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借助江苏移动在5G网联无人机、低空网络通信、低空违规目标探测、高精度差分定位、低轨道卫星通信等领域成果和基础设施硬实力,共同推进5G-A技术在新型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安全监管等领域的发展。

卫晋军告诉人民网,目前正与江苏移动联合开展低空5G-A无人机感知验证、无人机安全可信认证测试、无人机网联应用性能指标验证、低空无线频谱侦测测试、起降场的配套设施服务等相关课题研究。“双方的技术研究成果,将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低空智联网及无人机行业应用相关顶层设计、规划和管理,提升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他说。

诸德胜也认为,标准创建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将与江苏移动、东部机场集团共同探索推动低空经济管理、技术、应用、检验检测等标准规范落地,推动无人机物流、无人机巡检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预计,到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江苏发展低空经济具备初步基础,尤其无人机产业发展较好,已经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正在打造试点示范和典型场景。以江苏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与生态伙伴一同全面探索低空应用场景,提高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助力江苏各地打造低空经济示范标杆,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编:龚世俊、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