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科创树” 招来“新凤凰” 徐州加快构建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
天气渐凉,到了西北戈壁和东北黑土的高速公路养护关键期,由江苏集萃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创的沥青路面热风微波复合就地热再生成套装备,成为应急保畅“急先锋”;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主持研发的精细探测装备,在多个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
过去一年,徐州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9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快于全国全省。今年前8个月,徐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6.7%、7.7%。“稳中有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持续赋能。徐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省级以上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机制,加快构建以实验室、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用科技为“343”创新产业集群“强身健骨”,助推徐州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省市联动建院所
提级赋能优势产业
“研究所挂牌成立以来,我们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以下简称“道路所”)所长任化杰说,平台在徐州开垦“把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的科研体制改革“试验田”。
徐州市工程机械集群是我省全力打造的6个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2017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徐州市政府、徐州经开区和徐工集团按照“多方共建、多元投入、混合所有、团队为主”的研究所运营管理新模式,创建了苏北地区首个“项目经理制”研究所——道路所,建成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江苏省(集萃)道路工程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研发平台4个。
集聚国内顶尖人才,道路所独创的热风微波复合就地热再生成套技术被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智能安全绿化综合养护技术在江苏、新疆、辽宁等地累计施工里程超2万公里。
以创新型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助推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结硕果”。2023年9月,徐州市政府和省科技厅签订新一轮厅市会商协议,加强省市合作共建,共谋共创研发平台,大幅提高创新“浓度”,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整体水平。
校地合作布载体
落地服务新兴产业
江苏省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由新沂市政府、江苏师范大学以及人才团队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专门从事稀土光功能材料研发与产业培育,虽成立不到5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其研发的异形及极端尺寸成型关键技术,新沂一家陶瓷制造企业完成技改,把直径1.2米以上大型陶瓷件良品率从30%提升到近80%。该研究院负责人张乐充满骄傲地说:“自有的稀土光功能材料研发设备,既支持高品质光功能陶瓷制备全链条核心技术研发,还能满足全国相关企业检测需要、实现协同发展。”过去3年,研究院服务周边企业90余家,签订开发服务合同71项。
作为校地合作的重要载体,锡沂高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成为徐州市推进校地合作工作的典范之一,利用高校培养人才的优势,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在提升产教融合和成果转移转化质效方面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科技部门整合多方创新资源,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院校和地方政府深化合作,共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地方高质量发展。”张乐说。
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徐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鲍斌介绍说:“随着今年省概念验证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和省碳资源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目前,全市牵头建有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各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省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公共服务平台8家、新型研发机构270多家。徐州正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创新载体,推动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区域科创中心磁场效应日益凸显。”
聚焦战略筑平台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树立前瞻思维、注重前沿研究,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城市,徐州积极在培育氢能与新型储能、深地空间利用、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通用人工智能等5个未来产业上抓好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努力在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国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拓展了人们对深地奥秘的认知。“实验室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徐工集团、徐矿集团等,利用废弃矿山,构建贯通深地开发科学原理、工程技术和高端装备的创新链,形成了深地能源资源开发、深地空间智能构建、深地空间物质封储、深地空间安全防护研究4个重要研究方向。”云龙湖实验室主任李晓昭介绍。
实验室卧牛山基地内,工作专班正在研讨深地智能盾构、深地随钻探测等5个二期科研平台建设,深地储能、深地智算等平台加快建设。云龙湖实验室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向深地要空间、要资源、要安全,与徐州市和高校院所紧密合作,在工作机制和人才团队体制机制上强力改革,依托该市最具优势的创新单元,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整合国内外深地领域优势创新资源,奋力抢占深地“地下国土”研究高地,打造推动深地前沿科学探索的创新策源地。
瞄准“万亿之城”目标,徐州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为未来产业“播种”,年初制定《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徐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亮出未来产业发展“计划书”“行动表”。(李刚 陈彤)
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