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梭子蟹”,凭啥一年能卖20亿元?
赣榆沿海的梭子蟹养殖区。人民网 郜超摄
又是一年开渔季。早上7点半,江苏连云港赣榆区的朱蓬口海鲜市场已经热闹起来。梭子蟹经营大户韩宝达和工人把5筐大个儿梭子蟹搬到市场另一头,忙着给这些蟹拴上一个个椭圆形的国家地理标志溯源码。
有了这个码,手机一扫就能看出是“赣榆梭子蟹”——这是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
赣榆临海,当地一批渔民靠着海水养蟹发了家,也曾吃过一拥而上的亏,十多年来靠着好品质逐步攒下口碑。2010年,“赣榆梭子蟹”获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经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亦入选了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
韩宝达给筛选后的梭子蟹拴上国家地理标志溯源码。人民网 郜超摄
地理标志加持梭子蟹热卖
韩宝达做水产生意始于2000年,当时一年卖出20多万斤梭子蟹,每斤价格最便宜时不到1元。直到2014年,也就是“赣榆梭子蟹”拿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年,他卖出了1000多万斤,年销量涨了40%,单价也进入几十元的“两位数时代”。
在韩宝达看来,销量和单价的提升,和地理标志的加持有直接关联。
“地理标志就像是敲门砖,让采购商眼前一亮。”韩宝达一边介绍,一边从箩筐里挑走“缺脚”的蟹,“看重地理标志的商超客户对产品要求高,‘尖货’也会进一步提高美誉度,带动销售”。如今,“赣榆梭子蟹”年产值可达20亿元。
每天一早盘库存,等着潮头进港取货,是海头镇海前村居民王永林的常态。2017年,他开始直播卖海产品,“梭子蟹肉多鲜甜,加上我们这里的梭子蟹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几千斤货一下午就能卖光。”
直播电商的兴起,让越来越多的名优特产从产地走向全国。赣榆区电商协会会长孙小波介绍,2019年,赣榆区海头镇、石桥镇在一家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分别达165亿次、65亿次,位居全国镇级排名第1和第3位,其中大部分播放量都是海鲜电商贡献的。两年前,海头镇电商销售额已达100亿元,石桥镇销售额达千万元以上的头部主播就有30多户。
截至目前,赣榆区共设立8家“商标品牌指导站”,108家经营主体使用“赣榆梭子蟹”专用标志。“目前‘赣榆梭子蟹’的产地限定在本地5个乡镇,覆盖北纬34°47′至35°05′,东经119°21′以西的海州湾海域范围。”赣榆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董家农说,面对陌生的“食客”,国家地理标志的品牌效应显而易见。
赣榆开展梭子蟹等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活动。赣榆区委宣传部供图
打造海洋牧场示范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理标志的价值实现与海洋资源的开发保护是相互促进的。”赣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陈健说,为了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竞争力,当地一直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开发与保护同行,规范化捕捞是第一步。韩宝达介绍,每年5、6、7三个月,是梭子蟹在这片海域中繁殖生长的关键时期,“1斤重的产卵母蟹,能繁育出上千斤子蟹。”为此,赣榆持续开展“渔政亮剑”行动,铁腕整治“三无”船舶,震慑海上非法作业,维护渔业安全生产秩序。
在赣榆近海7000平方公里的渔场内,海岸类型丰富,滩涂生物种类繁多。丰富的海沙子、紫贻贝、四角蛤等小型贝类,为梭子蟹提供了充足的天然饵料。
为了这份自然禀赋,赣榆区已投入3678万元进行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建设1座海上综合管护平台、1个增殖放流驯化基地,投放人工鱼礁3.3万空方;开展鱼、贝、藻、参等多营养层级的综合养殖,以有效净化水体,提高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和稳定性,为多种重要经济水生生物提供索饵、产卵场所。
目前,由赣榆区海洋渔业技术指导站承建的“江苏省连云港秦山岛东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被批准为第七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你看,蟹膏肥、肉质细,个头大。”韩宝达拿起一只蟹脚乱舞的梭子蟹说,这些既是大海的馈赠,也离不开当地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功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