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江苏南通:以小项目激活基层志愿服务“一池春水”

2025年01月21日13:35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2024年12月底,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知心奶奶”群体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南通以“莫文隋”群体为发端,深耕江海志愿服务品牌,一大批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全省屡获殊荣,一个个志愿服务项目如同一张张凝聚服务群众的网,持续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南通市崇川区“知心奶奶”群体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南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南通市崇川区“知心奶奶”群体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南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聚焦“小而美”,常态化问需于民

2002年,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离休教师颜怡,在当地学田苑挂出第一个信箱,帮助孩子们排忧解愁,成为孩子们心里的第一个“知心奶奶”。历经20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成长为核心志愿者40人的“知心奶奶”群体,通过“七彩周末课堂”等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5万余人次。

曾经,一个小小信箱、一部热线电话,收集了上万孩子的心声;如今,线下意见收集箱、线上调查问卷,成了志愿服务项目需求的重要来源。

多年来,南通市不断完善线上线下需求征集渠道,通过“大数据+志愿服务”,在江海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生成调查问卷,在线收集市民对志愿服务的期望与建议;线下定期举办江海志愿服务发展恳谈会,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江海志愿服务驿站等场所设立意见收集箱1800余个。

仅今年1月,当地就收到1686份志愿服务反馈、62条服务需求、19条建议,满意率达 95.2%。“对于收集到的需求和问题,我们会通过回访、分析、评估等方式,对群众的微心愿再细化、再分类,从浅层到深入,延伸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不断丰富‘小而美’的志愿服务项目。”南通市委社会工作部社工人才和志愿服务处负责人说。

海安市义工联“爱·陪伴”助老敬老志愿服务项目获2024年江苏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南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海安市义工联“爱·陪伴”助老敬老志愿服务项目获2024年江苏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南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对标“实而优”,专业化提质赋能

“基层志愿服务队伍大而不强,志愿服务活动很多,但是不知道怎么往项目上发展。”常有基层社区干部提出,基层志愿服务项目缺乏专业化培训指导。为此,南通将志愿服务项目培育作为汇聚社会力量、增强群众凝聚力的重要举措,逐步用“项目化”取代临时性、零散式的志愿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朝着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发展。

自上而下“赛”。南通连续7年开展公益项目大赛,连续3年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擂台PK“海选”出一批潜能项目,激发项目之间交流学习,找差距、找问题,实现自我提升。

汇聚力量“推”。2024年12月5日,南通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11个部门发布《南通市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2025—2030年提升行动方案》,将创新创优培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设立“江海志愿服务发展基金”等内容列入今后6年提升行动计划,为重点志愿服务项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定标定向“育”。作为市级志愿服务枢纽型组织,江海志愿者协会重点承接全市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孵化任务,先后聘请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导师3人,组建首批项目指导员20人。每年优选20个左右优秀项目纳入年度市级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库,通过阶段性、梯队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地演练指导团队负责人做实做优重点项目。

“莫文隋”爱心早餐项目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服务。南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莫文隋”爱心早餐项目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服务。南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实现“多而暖”,均衡化覆盖全城

1月7日,正值腊八节,南通经济开发区通盛社区“莫文隋”爱心早餐点格外热闹。115位老人早早来到早餐点,南通市书法家协会志愿者为他们赠“福”字,“南通好人”黄学兰来到现场为老人们端粥上菜,医护志愿者为老人健康义诊……历经5年,“莫文隋”爱心早餐志愿服务项目让社区越发热气腾腾、暖意融融,而这正是全市1936个村(社区)的一个缩影。

在南通,志愿服务是一场覆盖全城的爱心接力,志愿服务项目是汇聚爱心,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载体。为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均衡化、整体性发展,南通推动10个县(市、区)与机关部门、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共联共建,形成“10+N”志愿服务月度接力,通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将特色化、专业化、趣味化的志愿服务送往基层、送到社区、送进家庭。在全城“大接力”推动下,全市涌现出志愿服务项目3300多个。

如今,南通江海志愿者规模达到259万人,每3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全市6个典型上榜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360个典型获省级以上志愿服务荣誉,先后评选江海志愿服务“莫文隋奖”10个。

南通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张浩表示,南通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继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重点项目研究发展工作,探索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发展新途径、新形式、新方法,促进志愿服务更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志愿服务成为南通靓丽名片、市民自觉行动、社会文明风尚。(石卉 邵婷婷)

(责编:耿志超、李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