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南京这座“山”,有啥不一般?

杨维琼
2025年01月27日08:14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该项目科研团队的测试场景之一。人民网 杨维琼摄

紫金山实验室5G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的测试场景之一。人民网 杨维琼摄

在地下停车场找不到自己的车,怎么办?以往的技术手段可以定位到半径3米的一个圈,如今已经能够把这个范围缩小到0.5米。

从3米到0.5米,这不仅是距离之变,更是迈过了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应用门槛。刚刚过去的2024年,陆海斌忙着在各地奔波,推广紫金山实验室的5G室内高精度定位技术。

此项成果出自紫金山实验室普适通信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之手。2023年8月,该项科研成果在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发布后,产业化进程开启了从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科技城到紫金山集团的“三次方”加速度——依托紫金山科技城提供的场景应用试验场地,达到孵化条件;紫金山科技产业集团(下称“紫金山集团”)推进项目落地,陆海斌就是项目公司负责人。

在南京,“紫金山”既是最具代表性的地理标志,也在成为这座城市发力科创的新标杆。

2018年,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推进建设紫金山实验室,围绕未来网络、普适通信等布局一批重大科研任务,5G垂直行业应用基础支撑技术是研究方向之一。彼时,科研人员发现,以北斗等卫星定位为基础的室外定位应用已经非常普及,而室内定位需求虽然更多,但因环境复杂、系统部署成本高,一直缺乏普适可用的定位技术,“我们的目标是研究一项高精度、低成本、多场景可用的室内定位技术。”

提出研究立项申请时,团队只有3名成员、2台基站。“实验室在科研立项时,不看你发了多少论文,只看团队的技术实力和项目成果对于业界的支撑度、稀缺性。”团队成员李雨晴说。

据了解,紫金山实验室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传统评价导向,实行管理线与科研线相分离的运行机制,科学家对重大科研任务“揭榜”,同时拥有技术路线决策权、团队组建权和项目经费调剂权。

在5年研发期里,紫金山实验室分阶段投入4000万元经费,紫金山科技城配套提供了一批实验场景。李雨晴介绍,在立项前两年,团队主要进行关键技术研发,接着两年与企业联合研发,第五年对接工业企业、商贸等应用场景开展示范应用,紫金山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每年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薪酬绩效兑现的重要依据。

如今,该项目科研团队已有20人,申请发明专利近90项,授权30项。“做研发,我们熟悉。但走到商业化这一步,我们就是‘小白’了,还好有紫金山集团的助力。”李雨晴说。为推进紫金山实验室重大科研成果实现市场转化,2023年8月,南京市和江宁区两级国有股东共同组建紫金山集团。

“紫金山实验室是重大创新策源地,负责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紫金山科技城是孵化器,负责场景落地、成果孵化;紫金山集团是资本蓄水池,把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和实验室成果嫁接起来。”在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看来,以上三者各自扮演了科技成果的供给、转化和裂变,让一个科技成果开启从概念验证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赋能转化的“三次方”加速,这也是科研成果能否转化的关键。

为了解5G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市场前景,2024年1月开始,紫金山集团投资部负责人潘涛与团队用了将近3个月,到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等进行了20多次调研。潘涛说,5G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利用室内现有的5G基站达到分米级的定位精度,到室外又可以跟北斗定位等方式融合,应用企业无需额外部署基站,在推进定位技术应用上有明显成本优势。

去年4月24日,该项目通过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专题会审议,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紫金山集团联合实施首个以“拨投结合”模式开展产业化,获得近2000万元的研发资金支持。“这是我们产业孵化的一个创新举措。”紫金山集团技术与市场部负责人黄航说,如今第一阶段的400万元资金已经到账。

此外,紫金山集团还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了总规模10亿元的“拨投结合”资金池,设立首期规模5亿元的未来网络产业基金,形成10多个细分产业链图谱,力争每年储备市场前景好、硬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不少于20个。

作为江苏省首批知识产权赋权改革试点单位,紫金山实验室科研团队的知识产权可以多种形式自主转化,享有90%的所有权。目前,紫金山实验室第一批已梳理了46项科研成果,陆续与紫金山集团对接转化。

目前已经获得商业化应用的5G高精度定位技术,在诸多领域应用广泛。如矿井、石化、核电等危化行业对作业人员进行精准定位,满足安全生产的硬性要求;在工厂、仓储等行业对AGV车辆、机器人等设备进行精准定位,可以实现智能化升级,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在机场、港口等行业对人、车、物进行实时定位,支撑自动调度和资产管理;在地铁、隧道等地下空间对人员和车辆进行定位,支撑实时调度和安全生产管理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项技术成果经历“紫金山三次方”转化模式,正是南京深耕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缩影。

(责编:张鑫、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