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香味俱全 江苏各地文旅活动热闹非凡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春节假期,我省各地文旅活动热闹非凡。从沉浸式文化演出到智慧旅游服务,从特色民俗体验到线上互动活动,文旅部门和企业积极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和服务,不仅富含传统韵味,而且不乏现代气息,为游客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
苏州:古镇闻梅香 先赏一枝春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正月初六,恰逢立春节气,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的香雪海景区内人头攒动,市民游客赛诗咏梅,寻春祈福。
地处太湖之滨、邓尉山麓的香雪海,是中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景区内现有梅树近2000棵,涵盖近30个品种。2016年,“邓尉探梅”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邓尉探梅’是苏州百姓迎春纳福的岁时风俗,虽然还没有进入盛花期,但每年总要来沾个喜气!”市民王进东说。
梅林内,一株株绿梅、白梅、红梅鼓起饱满的骨朵,含苞待放,部分梅花已然绽放在枝头。景区一侧的互动区里,游客在体验汉服妆造,品茶、赏花、看戏……来一场穿越时光的寻梅游园之旅。市集上,“老字号+新中式”吸引大家纷纷驻足体验,传统苏式糕点造型精致、原汁原味,梅花雪糕、梅花浮雕扩香石、梅花红茶等梅系列文创产品,展现出别样的创意。
“春节假期,景区准备了梅林市集、梅里茶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市民游客通过互动式体验,深度了解梅文化。”香雪海工作人员王静介绍,今年梅花季一直持续到3月中旬,预计整体客流量超20万人次。
位于太湖西山岛上的金庭镇林屋梅海,一早也迎来大客流。走进梅海,一缕缕幽幽清香迎面而来,沁人心脾。不少游客逛梅林市集、祈福打卡,在枝头挂上祈福牌、系上红飘带。景区内舞台中央,昆曲、评弹、国风乐器等曲艺表演轮番登场,赢得游客阵阵掌声。
作为2025苏州太湖年新春祈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太湖梅花季活动设有光福镇香雪海景区、金庭镇林屋洞景区两大会场,两大江南古镇在聚焦梅花主题的基础上,通过“游花海、看花戏、逛花集、祈花福”的丰富活动内容,传递一年一度太湖梅花季特有的文旅生活方式,在传承探梅历史的同时,彰显新时代的吴文化魅力和年俗新韵。(记者 盛峥)
宿迁:田园乡村游 味浓人气旺
新春佳节,乡村游成了宿迁市民游玩清单里的热门选项。宿迁各地利用跨界联合、体验式文旅等方式打开近郊游新玩法,人气爆、年味足、消费旺。
冰雪奇幻秀、光影夜游灯会、新春大马戏、非遗市集……2月2日,蔡集镇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里热闹不已,系列新春活动让游客沉浸欣赏田园美景,尽情感受浓浓年味。“春节期间,我们推出了包栋小院过大年、年夜饭套餐等优惠活动,客房、餐饮预订量超80%。”度假区负责人姜委委介绍,景区采取了增加停车位数量、优化预订系统、增加餐饮点位等措施,全力保障游客玩得开心、玩得尽兴。
假日期间,聚焦“旅游迎春·休闲过年”主题,宿城区按照“在景区过大年”“在文博场馆过大年”“在乡村过大年”三个板块,举行惠民文艺演出、公共文化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旅游休闲消费等领域近百项文旅活动。宿城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文旅+’新业态新赛道,通过大力丰富‘跟着赛事来旅行’‘跟着演艺来宿城’系列主题游径,持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体系,用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有效带动春节假期文旅市场消费,让赛事、演艺带来的‘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留量’。”(记者 史伟 通讯员 沈倩)
仪征:组团来踩街 进城贺新春
2月2日上午,一场充满传统韵味的民俗进城踩街活动在仪征热闹举办。民俗进城踩街是仪征的传统习俗,每逢正月,当地乡镇农民都会组团来到市区,通过地方特色民俗表演的形式,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市民们也走上街头,为踩街表演者助威加油。
9时30分,踩街队伍准时出发,浩浩荡荡的队伍宛如一条欢乐的长龙,穿梭在大街小巷。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响起,舞龙队伍闪亮登场,一条长达数十米的巨龙在舞者手中活灵活现。紧接着,横山腰鼓《鼓声阵阵迎盛世》激情上演,演员们精神抖擞,手中的鼓槌上下翻飞、刚劲有力。
数百名表演者用锣鼓、舞龙、跑驴舞、秧歌等非遗项目表演给当地市民拜年,在传统底色基础上,今年表演更有青春元素跃动其间,街舞少年对话千年鼓韵,多种元素的碰撞互动,为蛇年春节增添多样年味。
“从真州镇政府到鼓楼广场,再到市政府广场、东园广场,全长约2.8公里,集结了全市26支优秀表演团队,有800多名义务表演者。”负责演出策划的李桂明介绍,不仅有新城踩高跷、新集跑驴舞、大仪秧歌等扬州市级非遗项目表演,还有划湖船、舞龙舞狮、打腰鼓、扭秧歌等民俗表演。(记者 李源)
如东:千人大巡游 万人迎春禧
锣鼓喧天、万人空巷,小雨挡不住游人的热情。1月31日,“金蛇纳福瑞 扶海迎春禧”2025如东新春民俗巡游表演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带来浓浓年味。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跳马伕”率先登场,身着红衣黑裙,头戴彩色布巾,脚蹬草鞋,手执马扦,12名健壮的如东汉子在雄浑的号声中,跳跃进入围观游客的眼帘,尚未起舞已经引得一片叫好;省非遗代表性项目“钟馗戏蝠”同样吸睛,近3米高的钟馗灯偶由一人操纵,6只蝙蝠围绕嬉戏,寓意心明眼亮、以正压邪,蝙蝠更象征着消灾降福;还有“马塘锣鼓”“泼花篮”以及如东16个镇(区、街道)带来的特色方阵,精彩纷呈,各具地域特色,将如东的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太精彩了!咱如东人自己的文化让我感到自豪!”在苏州发展的如东人顾春晖趁着春节假期邀请朋友们回乡游玩,“这些民俗表演都是我们如东的宝贝,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记者了解到,此次民俗巡游表演是近30年来如东最大型的民俗表演活动。1200余名文艺工作者各展风采,吸引3万多人前来观看。活动现场,如东的特色美食、手工艺品等摊位前人头攒动,拉动当地消费的同时,为如东的文旅市场注入了活力。(记者 严磊 通讯员 王军)
沛县:苏鲁同名村 携手闹大年
江苏沛县龙固镇有一个沙河村,山东鱼台县老砦镇也有一个沙河村,两个村仅一河之隔。两村交界处,建有一座仿古的牌坊,牌坊的一面书写着“江苏沙河村”,另一面书写着“山东沙河村”。
正月初一年味浓。一大早,龙固镇沙河村“苏鲁百姓大舞台”锣鼓喧天,两个沙河村的村民扶老携幼,欢聚一堂,共同欣赏着两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闹大年”文艺演出,演员们婉转吟唱好戏连连,唱出两地人民流淌在一处的乡土情怀。
62岁的龙固镇沙河村村民卜德山是退伍军人,他的一首独唱《说句心里话》将演出的氛围推向高潮。“平日里没有演出,我也会到这个大舞台来转转,和老伙计们聊聊天、打打牌。”卜德山说,两个沙河村的人都很熟悉,大家都喜欢到这个大舞台来。
“今天的开场鼓很响,演的唱的我都能听懂。‘老五头’带出来的广场舞队伍,跳得越来越好啦。”97岁的刘李氏来自龙固的沙河村,跟她挨边坐着的,是98岁的郭美荣,她来自老砦的沙河村。两位老人是多年的“闺蜜”,一边听戏,一边“拉呱”。
舞台下,鱼台县老砦镇沙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克玉和龙固镇沙河村党支部书记邢泗翔聊得火热。“我们两个村田地相交、沟渠相通、人文相亲,虽然隶属于不同的省份,但大家处得像亲戚一样。”张克玉告诉记者,“苏鲁百姓大舞台”既丰富了两村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增进了两省群众友谊。
这样密切的“走动”在两个沙河村之间已成为常态。“前年,沛县政协与鱼台县政协就接边镇联合协商开展情况以及重点河段防汛备汛情况达成共识,签订了《接边政协协商议事协议书》。”邢泗翔告诉记者,两个村的“两委”定期召开月度联席会议,共同探索建立情报信息联通、矛盾纠纷联调等工作机制,推动组织共建、发展共谋、事务共商、问题共解,形成了“有事没事常来往,大事小事好商量”的和谐氛围,让“好邻居”成为“一家人”。(记者 张 涛)
来源:交汇点新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