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民生

无锡惠山探索“残疾人就业100%”工程

2025年02月11日07:22 |
小字号

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的黄莉是一位肢体残疾人,有份合适的工作自食其力,一直是她的心愿。一开年,该区正推进的“残疾人就业100%”行动,就给她送来喜讯。在居住的社区,黄莉走上了上海天与养老智慧服务有限公司“依残助残”护工岗位。

“每天给社区残疾人和老人提供洗头、理发、洗衣服等生活照料服务,每月有4500元左右的收入,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说起自己的新岗位,黄莉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

筑牢残疾人就业100%“金靠山”

堰桥街道林陆巷社区,35岁的智力残疾人林华在“零乐e巷”就业创业服务站的精准匹配下,被无锡市锡丰橡塑机械有限公司流水操作工岗位录用,实现“家门口”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惠山区在开展“就业援助月”“走访拓岗促就业”等专项就业服务过程中发现,当前残疾人就业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就业能力相对较弱,适合的岗位不多,其中精神类残疾人就业率仅为46.07%,低于惠山区残疾人就业率23.14个百分点。

部分用人单位出于安全管理方面的顾虑,对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这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生活开支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和社会救助,不能实现就业,会进一步加剧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惠山区开始谋划促进“残疾人就业100%”工作体系,强势推进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残疾人“动态清零”100%、就业100%、稳岗100%,让就业困难残疾人“圆梦”。

残疾人就业100%是一个不断努力的终极目标。惠山区残联、人社、税务和财政等部门联手,落实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等税费优惠政策,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为精准识别帮扶对象与帮扶需求,提升就业困难残疾人兜底帮扶工作和助残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区残联工作人员用脚步“丈量”全区121个村(社区),走进未就业的997名残疾人家庭,为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精准“画像”。

同时,惠山区残联、人社、税务和财政等部门协同,建立用人单位与残疾人信息共享机制,走进70多家区内知名企业,充分挖掘企业用工潜力,并与3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帮助残疾人提技赋能,有方向、有计划地为有需求残疾人提供服务,该区连续举办岗前、在岗、生活技能等15个项目培训班。

打开残疾人就业100%“致富门”

为完善残疾人就业帮扶体系,2024年8月,惠山区升级打造“1+1”就业兜底帮扶岗,推出“母女档”“夫妻档”等就业岗位,由父母带残疾子女上岗、残疾夫妻在同一企业上下班,家属负责残疾人的管理和生活照料,减少企业对残疾人用工的顾虑。

“女儿对工作岗位很满意,也很愿意跟同事合作。”钱桥街道的官妈妈(肢体三级)带着女儿小倪(智力二级)一起实现就业。30多家企业推出“1+1”家庭就业岗150多个,61名就业特别困难残疾人有了稳定收入。

惠山区还建成长安街道“菌乐园”助残中心、阳山镇残疾人桃文化“非遗工坊”、洛社镇残疾妇女文创“美丽工坊”,通过好的创意和平台,开拓残疾人文创产品销售增收新渠道。“非遗工坊”的桃雕作品还参加全省劳务品牌大会,走出了一条残疾人创业的新路子。

“惠心雅集”残疾人自主产品集市,被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组团参加各类市集累计达143场次,参与志愿者达1600余人次,实现人文历史、文化元素、地域特色多点串联,200多名辅助性就业残疾人人均月收入同比增加300元。

惠山区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帮扶,推行“一人一档一策”保姆式跟踪服务等精准帮扶举措,2024年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4个,站点靠着困难群众建,服务跟着群众需求走,不匹配不推荐、不培训不上岗,为企业和就业困难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

今年初,该区已举办7场次“就业帮扶 真情相助”残疾人家门口专场招聘会,“人选岗位”、“1+1”家庭就业岗、绿色低碳就业岗等170多个岗位“虚位以待”。招聘会期间,上海天与养老智慧服务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还在7个镇街道服务站点,推出“轻残助重残”“依残助老”岗位,实现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残疾人“动态清零”100%。

编织残疾人就业100%“同心结”

惠山区委组织部、区级机关党工委和区残联还联手探索党建领富新模式。在玉祁街道的“喜憨儿洗车中心”、洛社镇的一米阳光“稻田营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和媒介向社会发布,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项目需求。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结对帮扶、“同劳动共分享”实践,开展活动151场次,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红色同心结”。

无锡西塘车圈有限公司建成一个能容纳60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就业的“定制”车间,确保近40名经过医疗康复训练后的精神智力残疾人稳岗。截至2024年12月,“定制”车间共结对党组织8个,开展领富帮扶项目16个,极大地激发了精神智力残疾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让残疾人从“社会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记者 唐悦 实习生 刘双玖 通讯员 尤翔)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责编:张鑫、耿志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