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江苏徐州:向“新”而行,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2025年02月27日08:54 |
小字号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在日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民营经济发展提振了信心。

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放眼徐州,民营企业积极布局新赛道、新产业,为徐州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民营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向“新”而行?徐州这样作答。

赛道向“新” 矩阵崛起

民营经济是徐州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在“343”创新产业集群的壮大培育中,民营企业积极投身、深度参与、创新引领,为徐州多个千亿级产业矩阵崛起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千亿级绿色低碳能源产业集群中,徐州汇聚了协鑫系、中润系、弘元系三大光伏巨头,形成了硅料、硅片到电池片的上、中游产业链格局。

在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中,涉及数字内容、平台经济、数据处理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徐州民营企业,更是在全国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在千亿级食品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中,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链主食品企业为支撑,300家左右规上食品企业撑起了18个加工门类,为徐州创下佳绩。

赛道向“新”,聚链成势。去年,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规模达到7800亿元。今年,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智改数转网联”工作。这些,都在印证着徐州民营经济规模实力、创新水平、市场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在2024江苏民营企业200强名单中,徐州有中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徐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淮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沂州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民营企业上榜。

徐州民营经济的向新实践,诠释了新发展格局下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智慧。当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在“343”坐标系中深度融合,当民营企业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徐州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攀高向“新” 破界跃升

民营经济是徐州科技创新的“主引擎”。

近年来,徐州民营企业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锚定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在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领域打破技术壁垒,持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迁。

在徐州43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81.4%;458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97.2%;全市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39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5.1%。

数字的背后,是徐州民营企业向高而攀、向新而行的突围实践。

从“卡脖子”到“杀手锏”,技术破冰的“徐州民营企业样本”不断涌现——

徐州市科诺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国产化“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技术”打破垄断;江苏江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攻克700毫米以上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天通凯巨8英寸掺铁钽酸锂晶体突破“晶体缺陷率低于0.1%”的技术瓶颈……

从“靠力气”到“靠科技”,民营企业助力徐州产业链末梢全面智能化——

生产车间里,AVG小车、机械臂、智能机器人高效协作;马路上,九识无人快递揽运车穿梭不息;田野里, 无人机精准作业……民营经济绿色创新的“乘数效应”在徐州持续释放。

在徐州,民营企业正充分发挥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灵活的体制机制等优势,积极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大显身手,为徐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赋能向“新” 释放潜力

民营经济是徐州富民增收的“主渠道”。

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占徐州GDP比重超过50%,贡献了约70%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经营主体。

面对如此重要的经济地位,如何让徐州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扎扎实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从一个个“跨界融合”的场景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徐州高新区与复星医药联合设立平行基金,从国外招引先进仪器设备,落地运动医学器械项目和磁波刀医疗设备项目。

由徐州医科大学牵头组建的江苏省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超前布局细胞治疗药物赛道,并与迈瑞医疗等医疗器械领军企业共同开展细胞治疗上游高端设备研发。

在3000万元产业基金的加持下,中科宝溢创新团队用短短3年的时间,从“背包客”变身成企业家。

徐州以“跨界融合”为突破口,通过“产业基金+产学研”双轮驱动,推动民营企业从“单兵作战”转向“生态共荣”,充分释放民营企业发展潜力。

仅去年上半年,徐州市累计设立基金159只、认缴总规模达到1173.8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基金74只、认缴总规模605.5亿元。

由中国矿业大学牵头打造与共建的多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更是为徐州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证。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为保障146.9万个经营主体的优质发展,徐州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一流环境,出台推动民营企业用好国家和省、市在市场准入、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人才支持等方面的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保持爱拼才会赢的精气神。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一系列利企文件的出台、暖企政策的实施,为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李莎莎 王艺宸)

来源:徐州日报

(责编:张鑫、耿志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