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邮:民营企业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广大民营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向全球大市场。
这是一种大趋势。
然而,受国际贸易关税政策的影响,国际市场纷繁复杂,外贸企业如何应对?
这是一项新选择。
近年来,高邮民营企业通过一个个新打法,兑换“新船票”,以“走进去”的姿态,打通了一条条“出海”之路。
“飞”往东南亚,扬州民企有颗“不屈的心”
昨天上午9点多,位于高邮市卸甲镇的江苏金飞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两辆装满货物的货车驶出厂区,朝着上海方向飞驰而去。这批货将通过上海港运送到金飞达的越南工厂。
成立于1994年的金飞达,是全球多家知名电动工具进口商的供应伙伴,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博世、麦太保、得伟、牧田等OEM合作,贴牌生产系列电动工具产品进入全球高端市场,产品100%出口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借船出海”一度让金飞达外贸路走得特别顺畅。
然而,国际贸易形势的风云变幻,让曾经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卸甲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同志说,金飞达曾是全镇工业的“扛把子”,全镇将近一半青壮劳动力在那里上班。每天早晚时分,镇村道路出现电动车大军上下班“潮汐现象”,成为当地一道奇观。随着订单量的减少,这样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经过深思熟虑、慎重选择,金飞达决定在海外建厂,从被动国际化到主动海外布局。2025年1月,越南工厂正式投产。
“‘出海’后,卸甲总公司成为越南公司的原材料供应方。”金飞达总经理张春元说,他们与国际律师事务所、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进行合作。“‘出海’风险大,需要强大的法律援助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做重大决策时,必须有权威法务、财会来护航。”
“越”过山海,金飞达“飞翔”顺利吗?张春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国内订单缩减了一半,但越南订单却增加了一倍。此消彼长,订单总量增加了,开票销售大幅提升。
国际化后的金飞达,走得更稳健了。为了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金飞达每年提取销售额的3%以上投入研发,建立了江苏省台式电动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定期邀请国外专家来教学,还把员工送出去学习,技术不达标绝不许上岗。
如今,金飞达拥有近百名研发人员,拥有加工中心、焊接机器人、压铸机、各类机床等先进设备1546台(套),各类计量检测设备1651台(件);获授权专利337件,其中发明专利26件、实用新型专利217件、外观设计专利94件。
“关税固然让人头疼,但市场坚决不能放弃。”江苏昇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宏明说,世界市场足够大、足够有中国民企的一席之地。“现在,只有不断修炼内功,做好产品,才能立足世界市场之巅。”
抢设“海外仓”,出海有了“前哨站”
“有了海外仓的加持,我们成功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出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丝飘集团董事长钮广兰说。
在高邮市高邮镇,丝飘集团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活用品生产服务型企业,该品牌生活用系列纸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年销售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十位。
“国内市场卷得厉害,这几年我们陆续开发了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市场。”钮广兰介绍,以前,受限于物流、售后等因素,一直没有打开局面。
一条新通道正在打开。去年5月,丝飘组建跨境电商运营团队。很快,第一批“丝飘本色挂抽”出口产品完成了泰国和越南两个海外仓的备案,出口订单成功申报。这标志着扬州首票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业务顺利通关,丝飘也成为扬州首家完成“9810”(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业务的外贸企业。
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业务,简言之,就是让境内企业在海外设立仓库,待消费者在线下单后,直接从海外仓发货。这种模式有效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
“以前,丝飘商品需要历经长途运输、清关、转运等多个环节,才能送达海外客户手中,不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还存在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钮广兰说,有了海外仓,“相当于直接把仓库搬到境外国家和地区。”
“不建海外仓,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售后。”钮广兰说,在没有海外仓的情况下,退换货一方面流程复杂,另一方面耗时较长,对于企业来说物流成本也是一笔负担,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物流费用高于退换商品售价的情况。“海外仓提供了便捷灵活的消费方式,成为外贸企业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定海神针’。”
今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发文支持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对以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方式出口的货物实行“离境即退税”,缓解跨境电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钮广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成功向泰国等海外国家出口400多个货柜,货值约3200万元。
“出海”参大展,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网上聊一个月,不如面对面聊半小时。只要见上面,就会有机会。”关于外贸出口,高邮市灯具协会会长、天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立祥有着深刻的体会。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天祥电气,王立祥正在给员工布置工作。本月底,他要带团队赴菲律宾参加行业展览。下个月,高邮市灯具协会有好几家企业要赴迪拜参加展会。王立祥翻阅日历,仔细排了一下,年内协会成员企业要参加的大型展会有五六个。
“外面的市场很大,只有走出去,才能赢得无限的机会。”王立祥还秀了一句英文——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高邮是“中国路灯制造基地”,路灯照明产业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如今全市拥有1000多家路灯企业,年产值近300亿元,吸纳带动了4万余人就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早期的灯杆和照明产业没啥技术含量,许多本地人纷纷涌入这个行业。”江苏豪纬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郝炳和说,同行多了,也就内卷了,利润自然就薄了。现在,很多同行转型到信号灯制造、智慧照明领域。“曾经土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在竞争中越来越坚信,做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才有前途。”
一根灯杆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成了智慧路灯,也是一个基础平台:集成了5G基站、液晶显示器、PM2.5感应器、监控摄像头、充电桩、无人机停机坪等,林林总总加起来有近50个关联物件。技术加持后的灯具产品,照亮了杭州亚运会会场,璀璨了卡塔尔世界杯的夜空,扮靓了西安大唐芙蓉园的繁华,装扮了米脂县盘龙山景区的恢宏。
随着国内市场越做越卷,高邮湖西灯具人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当地有近400家企业从事跨境电商,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
“协会成员企业团结一心,每年都会参加几个展会。就拿2019年来说,在广交会上,36家企业租下了近3000平方米的展位,高邮户外照明大放异彩。”王立祥说,报团参展、集体撒网,总有收获订单的那一家。
去年,扬州海关首个县(市、区)联络站落户高邮,13项业务能够就地办理。高邮市商务局分管负责人说,这加快了高邮路灯“出海”的步伐。高邮市灯具协会共有180多家成员单位,目前已有120多家走出国门。
来源:扬州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