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质量发展再“发榜” 进一步落实“挑大梁”责任

暖意渐浓,春日的奋进旋律在各个角落悄然奏响。
3月21日,全省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暨2025年工作推进会议召开,这意味着,连续开展七年的江苏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又到了“发榜”时刻。
全面实施综合考核,是江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考”啥?主要是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绩效和满意度评价 “三张考卷”。这是对被考核地区和单位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全面盘点”。可以说,这一份份统考“成绩单”,确实是沉甸甸的。
会议充分肯定了全省各地区、各条线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北京西路瞭望”现场听会,有一点感受很强烈:正如这场会议的名称——高质量发展总结暨工作推进会议,大会在总结过去成绩的同时,深入谋划推进下一步工作。
江苏过去一年高质量发展各项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结果。
新时代以来,总书记多次对江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党的二十大以来,总书记两次到江苏考察、三次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江苏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突出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希望江苏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饱含着对江苏发展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有总书记的关心关怀,有中央的政策支持,有自身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基础,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扛好挑大梁的责任。全省上下要知重负重、主动作为,把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好……”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新的一年,江苏该如何挑起大梁?如何把干事创业、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好局面好状态巩固好、发扬好?
笔者关注到,会议紧紧围绕挑大梁必须把握好的“四个着力点”,细化阐释了现阶段江苏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
——要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着力破解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要统筹抓好各方面各领域工作
——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具体来看,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就要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把发展质效体现在创新能级的提升上,体现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体现在绿色低碳发展上,体现在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上。破解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和统筹抓好各方面各领域工作,就要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着力开拓新兴市场,不断拓宽国际合作空间……
从中,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挑大梁”和“高质量发展”之间内在逻辑关系,进一步凝聚了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切实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的思想共识。
目标已经明确。那么,如何持续放大综合考核“以考促干”效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把全省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谋发展、干事业上来?
信长星在会上强调,要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优化考核办法,通过精简有序、精准高效的考核,考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考出改革创新的动力活力,考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推动全省上下以更强担当落实好挑大梁责任,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笔者注意到,在这方面,江苏已有不少落实举措。
譬如,让考核“风向标”“指挥棒”更准更实,总书记和党中央强调什么就考什么,省委、省政府年度重点部署什么就考什么,阶段性发展需要突破什么就考什么。在考核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各个单位找准服务中心大局的切入口和发力点,推动“国之大者”落地落实。
又譬如,把“为基层减负”作为鲜明导向,秉持“考少、考精、考准”原则,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大幅精简考核事项和指标数量;操作环节“大瘦身”,非必要步骤应减尽减;上线运行综合考核业务应用,实现指标发布、平时考核、年终考核、结果反馈等数据全程“线上跑”,让基层有更多时间精力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面对不同规模、不同禀赋的地区和单位,充分考虑基础水平、发展阶段等因素,将设区市、省级机关单位、省属企业、省属高校进行优化分类,选择重要指标设置差异化权重,确保考得科学、考得精准。这些实打实的举措,把鼓励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风向标”鲜明立起。
综合考核,说到底,是为了以考促干,更好激励全省上下干事创业、奋发进取。
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站在新的起跑线,期待每个板块、每个领域都奋勇争先挑大梁,努力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把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转化为奋进动力,在各自领域为全局发展增光添彩,以高质量发展新实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新贡献。(黄伟 林元沁)
来源:交汇点新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