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丨江苏高邮:少年宫建在校园里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23日 第 05 版 版面截图
原题:乡村学校,如何点亮农村娃的梦想(深聚焦)
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消防、安全等管理水平,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期教育版,我们聚焦几所乡村学校,看它们如何点亮农村娃的梦想。
——编 者
怎样拓宽学生视野?
少年宫建在校园里
本报记者 姚雪青
办学特色: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宽孩子们创新创造的视野。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3D打印和激光切割的方式,制作出微缩版电梯模型和电动车模型。今天我们的目标是——让电梯摄像头更聪明,自动识别并拒绝电动车进入。”科创老师高峰的开场白,一下子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里是江苏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乡村少年宫的“创客空间”,30多名学生围坐一起,参加课后科创社团活动。
“哪位同学来给摄像头编写程序?”高峰说。
“我来!”六年级(8)班的陈袁森举起手。
师生一起将AI摄像头连接电脑,输入一段“物体识别”程序指令,启动“学习”按钮,并将电动车照片逐一放在摄像头前面。
见证奇迹的时刻!程序编好后,摄像头迅速识别出电动车的形象:电梯模型上的传感器收到指令、拒绝开门,LED灯不断闪烁、发出警报。
“太神奇了!”实验很成功,孩子们开心极了。
据介绍,2012年起,高邮市开展乡村小学少年宫建设,着力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宽孩子视野。
学校里的少年宫,可不是兴趣小组简单“扩容”。一方面,课程丰富多元,以秦邮实验小学为例,不仅有合唱、舞蹈等传统项目,还增设了彰显乡土特色的扬剧、秸秆画课程,以及前沿的科创课程等。另一方面,少年宫拥有专属空间,“创客空间”里有电脑桌、地图桌等,满足不同项目的学习需求。
少年宫的活动内容从哪里来?高峰说,在日常的信息科技课堂上,他主要聚焦具体知识点的教学,而“切换”到少年宫科创社团,则更多聚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防止电动车进入电梯有哪些可行办法、楼道拐角处怎样避免碰撞等。学生们细心观察生活,再和老师一同探索创新。
“我们的少年宫不比城区的差。”秦邮实验小学校长谭大坤介绍,硬件上,激光切割机床等设备逐步配齐;师资方面,老师们多次参加教育系统及科协的培训,还邀请高校教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共同指导学生。
“乡村小学少年宫建设有助于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培育具有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高邮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姚国平介绍,围绕“全域覆盖、精准育人”,全市的乡村小学少年宫构建起“一宫一品”格局,形成“专职教师+高校志愿者+民间艺人”联动机制,累计600多名校内教师参与其中,覆盖学生2万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3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