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拥抱大模型,江苏移动探索“AI+” 更多可能

搭载AI的电视,为老年群体提供了享受智能生活的可能;打造“小颗粒”算力服务平台,让算力像水电一样“一点接入、即取即用”;聚焦面广量大的工业智造领域,助力产业转型加速……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发展,AI的想象力加速释放。江苏移动追逐潮流之先,正在加紧探索“AI+” 的更多可能。
江苏移动“苏晓伴”智能体。江苏移动供图
全面融合,AI赋能千行百业
“搭载AI的电视就像一部放大版的智能手机,老人只需通过语音遥控器就能实现与电视轻松‘对话’。”最近,南京市民张先生发现,自己70多岁的母亲迷上了用电视搜索节目、查找周边美食和生活服务。
家庭场景是AI精准触达老年群体的通道。前不久,江苏移动高清电视“周边好生活”版块引入了DeepSeek,能实现全场景自然语言交互,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提供了更多享受智能生活的可能。
眼下,各个行业都在加紧部署相关模型,小到个人工作生活,大到行业转型升级。
以江苏移动推出的“苏晓伴”智能体为例,用户只需输入标题,应用就可输出PPT提纲和具体内容,并形成完整的PPT报告。“过去,AI更多是大模型打榜、拼参数的技术展示。如今,用户更关心AI能否落地,产生效益。”江苏移动产品总监梁晓天介绍,“苏晓伴”上线2个月以来,用户数已超3万人。
除了消费领域,DeepSeek在政务、医疗、金融、教育等行业的融合更加直观。比如,徐州市云龙区政务服务系统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后,“云龙政务AI智能问答小助手”正式上岗,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咨询服务的智能化转型;江苏移动助力灌云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完成“不动产咨询小助手”的搭建,通过DeepSeek整合全县核心数据资源,办事效率提升了60%……
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南京)。江苏移动供图
算力筑基,像水电一样“即取即用”
在AI应用大量涌现的当下,算力仍是不可或缺的“硬通货”。如何满足日益多元的中小用户对“小颗粒”、便捷化算力的需求,成了国内算力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仅以南京的高校市场来看,有这方面需求的用户就已超过60万人。”江苏移动算力工程师汤咏说,目前市场上的算力供给以单台租赁为主,这对于使用频率不高、性能要求不高的中小微企业、个人用户来说,成本不低。
为此,江苏移动整合自身算力资源,依托自研和服务能力,打造并上线了“小颗粒”算力业务服务平台——BayesDL。这个平台通过智能显存切分、预置主流框架镜像等功能,向广大用户提供一站式便捷算力服务途径,让算力成为像水电一样“一点接入、即取即用、按需调度”的能源。
“运营商广泛的算力分布、庞大的用户基础和面向政产学研用各界的触达能力,是AI应用走向繁荣的重要催化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东部运营中心主任姚頔认为,随着DeepSeek接入各大运营商云平台,AI算力和终端应用将更紧密地结合。
江苏移动基于算网“硬实力”,可为千行百业提供定制化的AI服务,比如模型微调和行业知识库等。“这表明运营商开始进入‘AI即服务’阶段,从简单的算力提供者变成了智能服务的核心提供者。”姚頔说。
赋能智造,助力产业加速转型
“通过各式各样的应用,AI真正从‘概念’变得可知可感。”在姚頔看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AI与工业、科研、基础学科等深入融合的未来。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AI成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同时也要看到,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往往都会产生相应的‘技术鸿沟’。”江苏移动集团客户部副总经理王鑫说,目前,江苏不少传统企业对AI的应用场景和实施路径缺乏清晰认识,存在技术引入与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
以工业领域为例,由于传统产业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流程和设备差异大等原因,AI方案难以规模化复制。此外,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数据采集与治理难度高,也直接影响着AI的可靠性。
2025年,江苏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为更好赋能工业领域“AI+”的创新应用,江苏移动将聚焦工业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需求,由场景、环节、流程逐步破局。
“一方面,聚焦垂类场景,比如从质检、巡检等非核心环节入手,逐步向生产控制、设备维护延伸,积累成功案例后进行规模化复制;另一方面,构建工业AI中台,依托紫金研究院‘紫晨’工业视觉AI平台,开发垂类大模型,降低企业的定制化成本。”王鑫介绍,同时还将推广“灵石”工业网关,强化数据治理与算力支持,满足AI应用对实时性和低延迟需求。
从快速落地应用,到优化算力供给,再到助力产业转型加速,江苏移动正以实际行动,推动AI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创新发展,为江苏数智化进程贡献更多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