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江苏连云港:让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03月26日17:47 |
小字号

才聚则业兴。青年人才选择一座城市为成就自我而来,兴旺的产业才能留住人才,实现城市、产业与人才的共赢。要想实现这一良性循环,必须同时下好“兴人才+兴产业”这一“先手棋”。近年来,连云港市着眼人才所急所需所盼,聚焦“居、业、学、医”等方面,实施一揽子人才创新政策。一系列产业人才扶持办法出台,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服务持续优化,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但如何留住人才,为港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还需要下功夫做足文章。

港城人才吸引力明显上升

留才如留根,根深才能叶茂。从市人才服务中心的统计数据来看,近几年流入港城的人才数量明显增加。其中,新材料产业的青年人才净流入率最高,达到51.4%。连云港市在新材料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采取多项措施,通过实施“花果山英才计划”“海燕计划”等人才计划,大力吸引国内外海洋新材料专业人才。此外,依托江苏海洋大学等高校,加快涉海新材料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吸引力上升。

除了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和石化产业青年人才净流入率分别为30.8%、27.0%。连云港市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积极构建全方位的人才支撑体系,如设立医药产业基金,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给予个税补贴及奖励,并出台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专项扶持政策;在石化产业方面大力推进石化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制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自主出台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实行灵活的人事制度,吸引国内外一流专业人才。相较而言,高端装备产业人才引进还需要再加把力,从优化科研环境、完善产业链配套设施,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来吸引人才。

长三角经济带涌入人才最多

连云港市重点产业流入的人才,主要来自长三角经济带,其次是中部六省综合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近两年来,除珠三角经济区,其他区域人才流入连云港的意向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其中,来自环渤海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和中部六省综合经济区的涌入人才增速较快,均超过20%。

“近两年,来自陕西、山东等地的人才流入意向显著增强。此外,来自河南、安徽、湖北等地的人才流入意向也在持续增强。”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黄合全2013年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通过太阳雨集团面试,现任品牌运营中心零售市场总监。“我老家是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选择来连工作,主要看好清洁能源行业领先企业。”

近年来,连云港市重点培育新材料、石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同时,完善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通过“一图引领”和“一码通办”提升人才服务效能,建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政务、科技、金融、法律、医疗、文体、交通、商家优惠等全方位服务。以上综合举措的实施,对于连云港市市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完善配套才能让人才“留连望返”

良禽择木而栖。青年人才流入港城,如何通过相关配套设施、政策吸引人才留在港城,为从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从业者的幸福感和满足度,这是关键所在。

“从流出人才的期望薪酬与我市人才整体期望薪酬对比发现,流出人才对薪酬的期望更高。”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寻求更高收入是相关产业人才流出的原因之一,相关企业可通过提高薪酬竞争力或优化激励机制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可从加强产业集聚度、优化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内雇主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吸引和留住人才。

当前,连云港市重点产业人才需求与供给存在一定结构性错位,高端人才供给不足。重点产业岗位薪酬基本可以满足求职者期望,但薪酬竞争力仍有提升空间。岗位薪酬与青年人才的择业选择密切相关,薪酬竞争力不足会对青年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引进产生一定影响,需积极采取措施提升薪酬水平,以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在过去3年中,年轻的高学历人才流失最为严重。这些人才主要流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生活配套设施更完善的一线城市。“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生活配套设施及人才留存机制是否完善息息相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把人留下只是第一步,让人成长从而为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才是根本目的。”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增强城市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真正做到让更多人才“留连望返 就在港城”。

来源:连云港发布

(责编:耿志超、张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