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丨江苏如东:不竭能源海上来

《人民日报》2025年3月30日01版 版面截图
原题:江苏如东县让强劲的风化作绿色的电——
不竭能源海上来(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远看海上风电,桩机如林,在海天间连为一片。最远的风场,船程需数小时。
经过10多年奋斗,江苏南通如东县向海揽风,建成亚洲最大的县域海上风电场,日均送出3000万千瓦时电力。
这里是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枢纽基地,打造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有人说,如东县真是受资源眷顾,“坐等送气,躺着卖电,左右逢源”。谁能想象10多年前,这里也曾是资源小县、能源穷县,深深制约发展。
如东县区位偏,县域濒临黄海,是陆上交通的末梢、能源体系的末梢,路网、水网、电网、气网到这里已属“支线的支线”。
过去,苦于电压不足,酒店热水有时都供不到楼上。有一次,为了留住辛辛苦苦招来的客商,县里的干部挑了两桶热水送到房间。
当地顺口溜说,“天上有风不能喝,海里水多长文蛤,露出滩涂穷荒坡”,“吹不完”的风直让人犯愁。
新时代迎来新能源发力,理念更新,劣势变优势。
如东县有86公里海岸线、100余万亩滩涂、4555平方公里海域,全年超3000小时可利用风力,适合发展风电新能源。
大约10年时间,如东县将海面风景改写。百米长的叶片,数十层楼高的主机,连片的海上风电场一望无际。
风车如阵列,将强劲的风化作绿色的电,送出占江苏四成的海上风电,发出的“绿电”总量是当地用电量的1.5倍。曾经缺电的末梢,成了“绿电”外送的高地。
几乎同一时期,曾经的半潜沙洲,后来的国家级能源岛“阳光岛”,把接卸海运天然气定为未来方向。
平均每天都有超过3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外输,全球较大的液化天然气船大都来过……凭借供气长三角的主动担当,如东县被写入国家规划。
曾经缺电少气的如东县,一块一块集齐绿色能源产业体系的拼图。以风电为例,从海缆、桩基、塔筒、主机、叶片到运维等产业链条各环节全部配齐,借助海运,将更重的主机、更长的叶片北送辽宁大连,南运广东阳江。
与风光电“打配合”的储能项目,也相继投产。如东积极发展重力储能项目,重力块一上一下,完成电能一充一放,为电网削峰填谷。
绿色能源不断为如东县吸引优质企业,仅洋口港,新能源、新材料落户项目就超百个。如东县委书记陈慧宇表示,如东县将进一步向海而兴、耕海图强,释放高质量发展的不竭能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