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新滨江:强基兴业优环境

“开工!”3月29日,南京市雨花台区新滨江板块,总规划用地约1000亩的OVU雨花智谷项目顺利动工。
要知道,就在1个多月前,中电光谷才摘得这里121亩工业地块。“官网上10时发布了土地成交公示,11时28分我们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这让中电光谷南京公司执行总经理、OVU雨花智谷项目负责人袁虎成不禁为之赞赏。
近年来,雨花新滨江以专业高效的服务、基础要素的有机融合、“软硬结合、数实融合”的产业定位,吸引了众多高质量项目签约落地。“滨江客厅首岸、绿色智造新城”,正在这里从蓝图加速变为现实。
OVU雨花智谷项目开工现场。徐文摄
高效专业服务,项目“快”推进
“按照施工进度,我们一期工程明年就能完工。”袁虎成说,OVU雨花智谷项目从签约到拿到施工许可证只有134个工作日,相比以往几乎压缩了一半以上的时间。
在前期项目运作阶段,袁虎成常常会在清晨6点收到一份“今日计划”,这让他对当地招商团队的敬业与专业称赞有加。据雨花新滨江指挥部产业发展部负责人介绍,这种服务机制源自“日事日毕、事不过夜”的工作原则,确保团队能够围绕“今日计划”保持高效率、高节奏的工作状态。
在“今日计划”之外,招商团队成员与袁虎成讨论较多的是新领域新赛道的“风口”有哪些、与当地产业结合点在哪里......“企业的时间都很宝贵,他们越来越看重招商团队的专业性,这也是另一种‘营商环境’。”上述负责人说。
在今年雨花台区“新春第一会”上,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抓产业不同于抓一般工作,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专业能力,必须熟悉产业、金融、科技、企业经营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此,雨花新滨江指挥部构建了“1+4”五位一体招商体系,建立了招商项目区域分片、重点产业链跟踪服务、板块点对点对接协调机制,定期对重点企业的发展阶段和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分析,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
如今,营商环境已成为不少企业选择城市的“重要一票”。“我们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主动服务’,坦荡真诚地同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在企业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企业不需要的时候‘隐身幕后’,全心全意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雨花台区委主要负责人说。
当地一家企业液晶模组生产线工人在无尘间作业。杨俊摄
加速要素融合,配套“硬”支撑
对于企业而言,地区的交通配套、土地要素、城市配套等“硬支撑”是否与企业发展需求契合,也颇为重要。
2022年,雨花台区明确提出“打造新滨江”,并开展总体城市设计,提出了“滨江客厅首岸、绿色智造新城”的总体发展定位。去年12月,雨花台区委全会提出,要加速推动产业、居住、交通、生态等要素的有机融合,实现从“半城半郊”到“宜居宜业”的更大突破。
“南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洗烘一体机,我们落地这里看中的‘硬件’条件好。”石头科技公共事务部部长赵清伟说,从交通便捷度来说,雨花新滨江紧密连接南京各大组团,10分钟就能到河西主城,半小时可以到公司在溧水的代工厂,再加上机场、高铁等配套交通,能节约很多时间和物流成本。
不只如此,雨花新滨江还有土地资源优势。这里囊括了雨花台区80%的可开发用地,其中一半以上是存量更新地块,是南京拥有较多工业用地的主城片区。“新滨江的工业用地,为公司今后建设智能工厂提供了很大空间。”赵清伟说。
产业升级带动城市发展,城市配套的优化则为产业提供更好的载体。目前,雨花新滨江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总体思路布局,统筹生产、生态、生活三大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如保障凤集大道和新亭大街两条下穿隧道、宁马城际S2号线、滨江大道板桥段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省第二中医院雨花新滨江院区规划建设前期工作,推进新滨江社区中心、大胜关长江文化公园尽快落地等。
为更好地建设“滨江客厅”,雨花新滨江去年还重点推出新滨江“城市合伙人计划”。“未来,我们希望采用‘授权+联合开发’‘特许经营+联合开发’‘城中村改造’等多元合作模式,与社会资本,尤其是央企、国企开展片区开发合作,共谋发展。”雨花台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位于雨花新滨江的联东U谷·雨花智能制造产业园。郜超摄
构建产业生态,营造“优”环境
如果说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阳光雨露,那么区域产业规划就如同土壤一样。
作为南京市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核心区,雨花台区去年软件业务收入2949亿元,占江苏全省的五分之一。但从产业发展看,当地产业结构还存在“偏软”、对头部企业依赖度高的问题。为此,雨花台区加快推进“新滨江、数字城的双核布局和“软硬结合、数实融合”的双轮驱动,新滨江正是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空间承载。
“公司主要是为大型高端制造业提供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在新滨江未来要引进的企业中,不少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在南京德信德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赵凯看来,新滨江既能链接到南京软件谷的研发人力资源,又有深厚的制造业功底和未来的布局,这对快速发展的创新型软件研发企业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
近年来,围绕构建“1+2”主导产业体系和四大应用场景,雨花新滨江笃定实体经济,让先进制造回归主城,让智能制造进园上楼,着力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都市工业园区。
如今,“9号工坊”内入驻的是电子信息装配、智能制造产业类为主的企业;联东U谷·雨花智能制造产业园,集聚了近40家创新型科技企业;OVU雨花智谷项目也在对接集成电路、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方面的企业……新型工业载体不断涌现,吸引了优质项目纷至沓来。据统计,去年金洽会期间,新滨江地区就有17个项目签约,签约总额约75亿元,占到全区签约项目总额的7成。
“无论是抓产业还是抓创新,都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构建生态上,真正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更低的成本、更可持续的支持和服务。”在雨花台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看来,新的一年里,雨花新滨江将坚持“产城融合、配套先行、梯次推进”,全力以赴“强基础、兴产业、优环境、促转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