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积极探索“无废城市”建设 让生活更美好

原题:我市通过循环利用、拆解重生、精细分类三大举措探索“无废城市”建设——让城市更绿色 让生活更美好
作为全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22年以来,南通市通过循环利用、拆解重生、精细分类三大举措,积极探索“无废城市”建设路径。
废弃瓶盖循环利用
3月30日,第三个“国际无废日”。启东马拉松赛场,启东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的循环集市摊位前,一枚嵌着塑料颗粒的绿色环保奖牌成为跑者们最亮眼的“完赛信物”。
“这枚环保奖牌,和完赛奖牌同样珍贵。”刚跑完马拉松的盛先生拿起环保奖牌端详,纹路间嵌着彩色颗粒,“保护地球”的文字与图案相映成趣。启东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会长季金卫说,奖牌是用从海滩捡回的塑料瓶盖,经过清洗、分类、粉碎、再加工等工序制作而成,“每一枚环保奖牌背后,都是15个瓶盖的‘重生’故事”。
启东,长江奔流入海的最后一站,也是海洋塑料污染的“前沿阵地”。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每年约有150万吨塑料垃圾涌入东海。其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瓶盖,却是海洋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2020年,启东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发起“布塑之客”行动,在清理海洋垃圾的同时,关注塑料回收。2023年,团队尝试将捡拾的塑料瓶盖“变废为宝”,制作成钥匙扣等文创产品,每件作品都标注原料用量,让使用者直观感受垃圾重生的价值。
“我们不仅要清理海滩,更要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季金卫介绍,2024年,“布塑之客——为海洋减塑”项目入选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美丽海洋公益行动”,成为全国6个标杆案例之一。
废旧家电拆解有道
在“以旧换新”政策东风吹拂下,废旧家电正开启一场“绿色重生”之旅。
4月1日,在通州区某环保科技企业车间,一台旧冰箱正在经历“精密手术”:人工质检合格的冰箱,被抽取氟利昂,再剪断压缩机、打孔,沥出其中的矿物油。环保合规处置后,冰箱被放到自动化拆解线上,经过撕碎、破碎、磁选、涡电流分选、风选等步骤,40秒不到,就被“榨”成碎片,多种有价值的材料被机器自动分选出来。
“以一台冰箱50公斤计,拆解后损失量仅0.5公斤,可利用的重量比达99%以上,一条生产线每小时可拆解120台。”企业生产负责人介绍,废弃家电具有资源性和污染性,既有铜、铁、铝、塑料等可利用资源,也可能泄漏氟利昂等污染物。作为正规的废旧家电拆解公司,企业先对污染性危险废物进行合规处理,再分选出资源性材料。目前企业5条生产线可用于拆解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旧家电,年处理量达200余万台。
“从入库到产出,我们每个环节都可追溯。”该负责人说,公司对废旧家电拆解、分类、处理全流程监控,严格执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处理作业及生产管理指南》,确保拆解全流程的环保与安全。
“拆解不是终点,而是循环的起点。”该负责人说,分选后产品销往全国10余个地区的相关企业。废旧家电在这里实现了“新生”,也为绿色循环经济注入了活力。
生活垃圾精细分类
4月1日一早,市区中南世纪花城居民顾女士拎着整理好的纸箱走向小区门口的智能回收机。扫码、投递、称重,随着“嘀”的一声,她的账户实时到账3.6元。
“以前,攒废品要送到废品回收站,现在随时投递还能变现。”顾女士展示着手机里的“环保账户”,塑料瓶、旧衣物等可回收物的投递记录清晰可查。数据显示,截至2月,这种搭载AI识别和智能称重系统的回收终端已吸引全市37万人参与投递,累计回收再生资源4万余吨,相当于减少碳排放7.26万吨。据介绍,每个包裹都有专属“身份证”,这些可回收物经中转运输后进入末端分拣工厂分成80个类目处置,真正实现“物尽其用”。
“锚定生活源固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我市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向小区延伸,灵活运用“互联网+预约回收”“以车代库”等模式和计量有价回收、积分兑换等方式,构建可回收物收集体系;打造“点—站—场”三级可回收物网络,指导各区县培养爱回收、万物宝、天楹等地方龙头回收企业,全市共布设点位超1500个,日回收量超100吨;以末端网点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寄递网点配备包装废弃物回收箱等。另一方面,制定《加快构建废物循环利用体系任务分解方案》,持续推动生产生活各领域废弃物精细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等。
当每个塑料瓶盖都被捡起,每台废旧家电都有再生舞台,每只牛奶盒都能找到归宿,无废城市的梦想就照进了现实。(彭军君 刘璐)
来源:南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