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一村庄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全市上榜总数达5个

原题:韩李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市上榜村庄总数已达5个———“国字号”背后的“美丽密码”
近日,坐落于连云港市花果山北麓的小村庄韩李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从昔日的“石头山穷村”到如今的“花果福地”,韩李村以“黄桃经济”为基,以生态旅游为翼,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富民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港城休闲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
目前,连云港市共有赣榆区谢湖村、灌云县伊芦村、连云区留云岭村和黄窝村及市开发区韩李村5个村庄入选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名单。这5个美丽休闲乡村,犹如5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港城广袤的大地上。它们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展示港城美丽休闲乡村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立足资源禀赋
打造“一村一品”特色
连云港以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为抓手,依托丰富的山海资源、农业特色和人文底蕴,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文旅融合+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路径。这些乡村通过差异化发展,不仅成为区域旅游的“金名片”,更以示范效应带动周边乡村实现产业升级与共同富裕。
“美丽休闲乡村建设的核心在于深挖本土资源,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入选的这5个美丽休闲乡村,都有着独一份的资源特色。
韩李村以“花果福地、水岸桃源”为定位,依托紧邻5A级花果山景区的区位优势,打造“桃花游览季”品牌活动,年吸引游客数万人次,带动农户通过民宿、农家乐增收;黄窝村依托紫菜产业,建设“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紫菜加工、渔家乐和生态旅游,村集体年收入约1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约4万元;留云岭村深耕云雾茶文化,打造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馆,去年茶叶销售额超20万元,并带动民宿经济蓬勃发展。
这些乡村通过“以产促游、以游带产”模式,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形成“小而精”的产业链闭环。
强化生态与基建
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云伊芦村拍梅花。他说:“今年还多了不少有意思的文创摊位,逛市集、看古风巡游、赏花、尝美食,特别带劲。”
春日,梅花、桃花、杏花等百花竞放,市民游客“慕花”而行。不论是灌云伊芦村还是市开发区韩李村都抢抓“赏花经济”机遇,加强设施升级,提升环境整治力度,变颜值为产值,赋能乡村振兴。
以韩李村为例,该村投入3000余万元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道路、公厕、游客中心等设施,形成“山水田林人居”生态共同体。连云区则通过修复羊山岛海岸线、建设渔人码头等项目,串联起“住渔家、玩海钓、观海景”的生态旅游链。此外,通过乡村“厕所革命”、沟渠疏通、房屋风貌统一改造等措施,既提升了村容村貌,又为游客提供了舒适体验。
休闲农业既体现在“休闲”上,又离不开农业本身的属性。发展休闲农业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途径。韩李村借力乡村旅游优势带动区域发展,形成内外联动的发展方式;借助黄桃示范基地,该村推出赏花摘果品罐头的精品乡村游,一二三产得到充分融合。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左右,村集体年收入近400万元。黄桃产业带动种植大户50多户,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仅几家罐头配套生产企业就带动1000多人就业。
未来展望
从“单点示范”到“全域共富”
美丽休闲乡村建设,既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今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明确将休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并依托农耕文明、田园风光及长三角区位优势,形成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多元业态深度结合的格局。”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该市正以5个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为支点,推动乡村旅游向“全域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业内人士介绍,这两年乡村休闲旅游业迎来了提质升级的新阶段,行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包括产业规模化、高端化与品质化的同步提升,业态多元化、特色化和融合化发展趋势,以及假日节庆和农文旅活动推介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劲动能。尽管乡村休闲旅游业迎来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诸多短板,比如产业融合度不高、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创新发展不够突出等。在此背景下,为有效破解这些难题,还得从立足特色、创新驱动、配套保障上下功夫。
乡村一直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情愫,未来,随着更多乡村加入“美丽行列”,港城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高地,让“诗与远方”在田野山海间交相辉映。(樊晓姝 袁春梅 郭凯妍 刁淑霞 李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