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高新区外资外贸何以双翼齐飞?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GE医疗发布了20余款创新产品,其中多款来自“无锡高新区造”。
今年3月,GE医疗超声大中华区总部暨高端医疗器械生态圈项目在无锡高新区开工。自1996年落户当地以来,GE医疗无锡基地已发展成为其全球最大的超声中心和品类最全的临床诊断医疗产品生产基地。
不止GE医疗深耕于此。作为最新认定的“江苏省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无锡高新区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日资高地”“韩资板块”和“欧美组团”,并呈现出外资外贸双翼齐飞的高水平开放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无锡高新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937.8亿元,同比增长10.5%,占无锡市外贸总值比重超51%;完成实际使用外资7.84亿美元,外资企业营收占全区经济总量的3/4。
腾达航勤无锡基地,“平台车”正在测试中。人民网 周梦娇摄
企地融合双向赋能
记者走进腾达航勤设备(无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时,一台机场“平台车”正在测试中,载货平台像升降电梯一样起落,轰鸣作响。
这是一家由法国TLD集团投资成立的企业,主要生产机场地勤设备。“为了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我们正在进行绿色化转型,加速研发电动化设备。”在腾达航勤首席运营官吴建强看来,无锡高新区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太湖湾科创带的核心区,创新土壤肥沃,“某种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在这里的科研突破,才让我们把欧美的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腾达航勤在无锡高新区17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企地融合双向赋能的开放型经济生态——外企通过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市场,巩固其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地方亦通过利用外资进一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
去年底,德国科德宝集团旗下威巴克(无锡)减震器有限公司将集团核心业务空气弹簧项目落户无锡高新区中欧产业创新区,眼下首条生产线已安装到位,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威巴克空气弹簧事业部总监托马斯·列斐伏尔介绍,无锡基地已发展成为集团亚太区总部,并计划打造威巴克全球空气弹簧总部基地,这无疑将助力无锡高新区千亿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进一步扩能。
回眸无锡高新区自1992年获批成立以来,先后引进松下、日立、索尼等世界500强日企,形成以日资为主的早期外资结构;继而到2005年前后,当地集聚起现代摩比斯、三星SDI、LG化学等知名韩企,奠定了韩资板块的基础;欧美组团近年也风生水起,阿斯利康一年前“加仓”无锡,再投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药物工厂,施耐德无锡工厂今年初获评“灯塔工厂”。
30余年间,无锡高新区累计引进外资企业近1900家,其中包括68家世界500强企业共计投资了128个项目,对全区经济贡献度超过70%。
无锡高新区综保区。无锡高新区宣传部供图
营商造就“活力之源”
好的营商环境,是外资外贸双轮驱动的“活力之源”。
无锡高新区综保区管理局局长王里成介绍,为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他们推进“智慧综保”建设,创新试点真空包装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等通关模式改革,创新“同企跨片”“5G+AR”口岸技术等,由此保障了当地口岸通关效率全省领先。
AR作为元宇宙代表产业,正日益受到国外消费者的瞩目。“多亏在综保区设立了企业的境内AR眼镜全球分拨中心,我们可以更快地把产品送达国外消费者手中。”无锡普赫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周生平说,公司去年共向法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出口AR眼镜达8828万元。
“为了精准服务区内外企,我们建立了专班专人服务机制,一年来协调解决企业通关、退税、融资等问题100余项。”无锡高新区商务局外贸处处长华宏阳举例说,针对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难”,无锡以企业信用为核心,开通特殊通道快速验放,解决了“研发用物料无法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的难题,这项制度帮助到无锡高新区3家试点企业。
在构建外向型产业生态的过程中,创新要素不可或缺。去年8月,无锡高新区在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设立启用4个海外商务创新交流中心;去年12月,法国罗格朗与无锡高新区签约,建设法国罗格朗集团华东总部及“Eliot物联网”研究中心;不久前,作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无锡高新区在比利时、德国等地建成离岸创新中心,为创新要素的便捷流动搭建桥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创新利用外资的模式和策略,加快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性总部及外资研发中心,放大外资集聚效应,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将更多全球创新资源引进来,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无锡高新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