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人民日报|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三种文字见证“海丝”友好交往

本报记者 申 琳
2025年04月28日06: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人民日报》2025年4月28日12版 版面截图

《人民日报》2025年4月28日12版 版面截图

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图为新华社记者伍岳摄

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图为新华社记者伍岳摄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局部。图为新华社记者伍岳摄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局部。图为新华社记者伍岳摄

原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三种文字,见证“海丝”友好交往

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我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此碑由600余年前,明代航海家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所立,石碑上共刻有3种文字——汉字、泰米尔文及波斯文。这3种文字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行语言,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上不同民族、语言和宗教共存的历史。

该碑是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外交流的珍贵实物史料。其上记载郑和船队在此巡礼圣迹、布施香礼的碑文,至今仍清晰可见,见证了中斯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是印度洋上的岛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沿线国家之一,东晋时的法显、明朝的郑和都曾在这里停泊。历史上,锡兰与明朝保持着长期的友好关系。南京郑和研究会副会长郑宽涛介绍,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立于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期间,是明成祖朱棣下诏所立,碑材在国内刻制完成后,由郑和船队带到锡兰并在当地竖立。该碑体现了人类通过海洋航线进行文化交流、政治互信、商贸往来的辉煌历史和不畏艰险、探索未知、追求和平的宝贵精神,反映着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诠释了世界记忆遗产的多样性。

“跨越山海见证两国人文交往,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紧密连接着历史、今天和未来。”郑宽涛说。

(责编:张鑫、耿志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