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巡接处调”融合模式打造现代警务新样板

原题:“巡接处调”融合模式打造现代警务新样板
——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接处调中心681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人民好警察,百姓贴心人”“办案神速,为民解忧”“人民警察为人民,危急时刻伸援手”……在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接处调中心,大厅左侧走廊的锦旗墙令人震撼,一面面红彤彤的锦旗,诉说着接处调中心心系群众、服务民生、勇于担当的责任与使命。
一面锦旗、一个故事,一次相遇、一份感动。2020年,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按照“不变体制变机制、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基层勤务模式改革,通过机制融合、资源整合、指挥赋能,实现了警力统筹、资源共享。截至目前,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接处调中心共接处警情16万余起,现场调解矛盾纠纷5万余起,群众评警满意率达98%,收到群众致谢锦旗681面。
出警平均速度提升50% 处警平均耗时缩短30%
在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接处调中心的锦旗墙上,赞扬民警出警“神速”的锦旗占了不小的比例。在一面由市民陈先生赠送的锦旗上,赞扬民警“出警神速解民忧,锦旗相赠谢警情”的行为,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个让人揪心的故事。
“警察同志,我家人手指断了,需要立刻去医院接指。”2022年7月一天晚高峰,中心民警丁川带队巡逻时接到市民陈先生的求助,他用最短的时间穿越晚高峰车流护送伤者就医,为伤者保住手指赢得黄金时间。伤者痊愈后,陈先生第一时间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这幕利用网格化布警优势高效处置突发状况的场景,正是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推进警务机制改革的生动缩影。陈先生表示,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真切感受到了民警的责任心和行动力。
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打破传统警力配置模式,针对主城区治安特点,将主城区划分为3大警区,布建“1、3、5分钟”快反屯兵点3处,设立接处调工作站7个,配置民警21人,辅警89人,明确巡逻、快反、处突等6大类职责清单,实行“指令直达街面、警力多点出发、支援动中实现”的运转模式,形成警区守面、屯兵管片、工作站保点的三维防控体系。
不竭的力量源于人民。该中心在整合公安专业力量的同时,还进一步汇聚社会群防群治资源,积极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推动现场处置“再快一秒”。
矛盾化解有了“终点站” 多元共治形成“一张网”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指引下,中心立足城区社会治理实际,以200平方米的调解中心为枢纽,构建起“专业调解室+专项工作室”双轨并行、“线上‘云’调解+线下联动调解”双轮驱动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通过纵向贯通职能部门、横向整合社会力量的“纵横联合”调解网络,走出了一条“多元融合、联动共治”的基层善治新路径。
搭建专业阵地,打造矛盾化解“终点站”。该中心集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纠纷调解于一体,内设“和吧”、党员、律师三大专业调解室,配套心理咨询、妇女儿童维权两大专项工作室,吸纳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民辅警等多方调解力量,制定档案管理、调解员培训等制度,建立“接案-分流-调解-回访”全流程闭环机制,进一步推动调解工作规范化、实效化。
据统计,2022年以来,三个专业调解室累计受理调解纠纷12138起;两个专项工作室处置儿童走失警情531起、找回走失儿童531人,处置家庭矛盾纠纷警情1340起,为困境妇女提供法律援助58次。
群众呼声就是整改哨声 群众评价成为工作“硬指标”
锦旗如繁星点点,每一面都镌刻着警民情深的动人故事。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接处警大队这支荣获“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称号的队伍,始终以民意导向校准服务准星,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
群众呼声,就是整改哨声。大队坚持做实做优民生警务,将群众评价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创新建立“收集-研判-办理-评估”的民意访评机制,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通道,真正让民意领跑警务、让警务惠及民生,实现了从“关门自评”向社会化访评的转变。2022年以来,该大队深入开展“一警一评”活动,递交警情联络单12万份,征求群众意见3万余条,推动完善了7项服务流程,整改了8类共性问题。
锦旗无言,民心有声。宿迁市公安局宿城分局接处警大队以民意“晴雨表”校准治理精度,用心用情书写新时代警民同心的温暖篇章。那面闪耀的锦旗墙,不仅记录着宿城公安为民服务的初心,更昭示着“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的强大生命力。(吴柏啸 张皓哲 潘建聪)
来源:宿迁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