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美丽经济”花开沭阳

王丹丹
2025年08月31日06:34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装箱、封上胶带、贴上“诚信标签”……平均每一秒钟就有十几件花木快递从这里发往全国。借助花木电商,这里的“美丽经济”——花木产业不断做大,真正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

江苏宿迁沭阳县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60万亩花木田连阡接陌,35万从业者耕耘不辍,年销售额达350亿元,花木直播销售额占全国三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花木主产区之一,被誉为“中国花谷”“花木之乡”。

艺川盆景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修剪养护花木。人民网 王丹丹摄

艺川盆景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修剪养护花木。人民网 王丹丹摄

三产融合:花木跃升云端

处暑时节,沭阳艺川盆景的直播间内热闹非凡。主播端着半米高的进口盆景在镜头前展示,对面二十余名主播、数十台手机同步矩阵直播,喊价声、敲槌声此起彼伏。企业负责人周蒙蒙正实时监测后台数据。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城镇化开始提速,工程苗木的需求量激增,同时互联网兴起,沭阳抓住了这一波红利,由此“生长”出花木电商这一特色产业。不过,随着新型城镇化阶段到来,工程用材需求降低,消费结构转变,电商销售模式加速迭代。

2018年,周蒙蒙抓住机遇返乡创业,主攻高端进口盆景市场,靠矩阵直播、场景化销售,去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不仅如此,他们还增加了花木养护修剪项目,从单一卖产品转向为客户提供花木上门管理、销售等全流程服务。“单这一项,去年就为公司增收了数十万元。” 周蒙蒙说。

近年来,沭阳县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从“卖产品”转向“卖场景”“卖服务”,推动花木产业转型升级。

在耿圩镇淮西村,万亩花海之上,小飞机、动力伞、热气球不时掠过。去年8月,这里建成了宿迁市首个低空经济三产融合项目——花海航空飞行营地。

“多肉、蝴蝶兰的规模种植优势,加上靠近县城的区位条件,为发展农文旅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耿圩镇党委书记袁广建说,大规模花海种植不仅带动了电商销售和干花深加工,当地还瞄准低空经济,开发飞行体验、航空研学等项目,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从田间种植到指尖电商,再到云端美景,沭阳县正持续放大三产融合效应。202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28.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21亿元‌。

江苏地种花月季玫瑰园内,工作人员在快递盒上粘贴“诚信标签”。人民网 王丹丹摄

江苏地种花月季玫瑰园内,工作人员在快递盒上粘贴“诚信标签”。人民网 王丹丹摄

诚信筑基:品牌破局重生

新河镇堰头村江苏地种花月季玫瑰园内,包装好的快递盒贴上了“诚信标签”。“标签上有‘花木电商监督电话’‘投诉二维码’,别看标签不大,作用可不小呢。”谈及“诚信标签”的作用,月季园负责人晏井虎颇为感慨。

堰头村有20多年的月季种植史,建成月季花基地2000余亩,全村开办月季网店360余家,200多人从事月季直播销售。前几年,部分经营者为牟利“货不对版”“以次充好”,一度让沭阳花木质量饱受质疑。

“我们这些诚信经营的商家也被‘误伤’,网友看到发货地来自沭阳,就立即退货,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晏井虎回忆道。

为彻底扭转不诚信经营局面,沭阳县刀刃向内,2021年起,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打出一套“组合拳”:制定诚信经营村规民约,创新推出“诚信标签”,连续5年开展整治行动,实行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

截至目前,沭阳全县已发放“诚信标签”9亿余张,处置问题线索375件,网民满意度达98%以上。

随着口碑回升,堰头村月季种植开始向外拓展,目前沭阳县及其周边地区已建成1.5万亩月季花基地,品种多达2000余种,成为全国最大的月季花种植基地之一。“沭阳月季”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

与此同时,沭阳县还全力打造“中国花谷”区域公共品牌,目前核心区框架已初步形成,正加快建设花木产业交易中心、物流中心、科创中心、融合展示中心四大中心,以及月季等十大花木生产基地,不断提升沭阳花木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斑斓生态农文旅科创园智能温室里的新品种蝴蝶兰。人民网 王丹丹摄

斑斓生态农文旅科创园智能温室里的新品种蝴蝶兰。人民网 王丹丹摄

科技赋能:产业焕新提质

30多年来,沭阳县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勇于探索,不断塑造“花木之乡”品牌。今年以来,该县紧扣“国大师、大品牌、大单品、大平台、大融合”要求,把科技与人才等作为破局的关键。

在斑斓生态农文旅科创园智能温室里,500万株“组培苗”在恒温环境中静静生长。科研总监吴柏宏介绍:“一棵蝴蝶兰母瓶经3次切割增殖,可培育300株幼苗,成活率达95%。”

这家去年底投产的园区,建有3000平方米组培室、5万平方米智能温室,还配套花谷里文化旅游区和教育培训区,是现代农业与科技创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综合性园区。

“我们与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共建沭阳花木产业研究院,为生产提供科技支撑。”企业负责人罗万里称,园区蝴蝶兰年产能约1000万株。像这样的孵化平台,沭阳县已与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建了十余个。

走进扎下镇的盆景艺术工作室,46岁的盆景匠人方武正专注修剪一盆地柏。15亩的园子里,3万多盆盆景浓缩了自然之美。

“盆景是鲜活的艺术,有的作品甚至需要几代人打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方武随父辈学做盆景,在沭派盆景“鱼网扣”的基础上创新出“垂枝结顶”风格。如今,他已是一名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今年,沭阳县提出培养花木产业“国大师”,方武不仅积极申报正高级花木园艺类职称,还兴建了一个坐拥10亩的盆景教学培训场地,为村民提供盆景养护、制作等技能培训,带动农户增收。

“沭阳花木产业的生命力,源于永不停滞的转型探索。”沭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爱军说,沭阳花木已助推当地GDP连续四年跨过5个百亿台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领跑苏北。

这座县城用三十余年证明:泥土地里不仅能长出花卉,更能培育出融合一二三产的“美丽生态”。

(责编:龚世俊、李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