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到安家,37万青年逐梦雨花

从“单枪匹马”创业到掌舵年营收5000万元的企业,郭鑫洋只用了4年。“从奖补政策到供应链匹配,南京对青年人才的友好令人‘意想不到’”。
像郭鑫洋一样,每年有近1.3万名青年才俊涌向南京市雨花台区,他们在这里创业就业,“筑巢”安家。如今37万青年人齐聚雨花台区,投身软件业,平均每平方公里活跃着2800多名软件工程师。
是什么吸引着这群年轻人在这里追逐梦想?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青春故事?近日,记者走进雨花台区进行了探访。
航拍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市工信局供图
产业磁吸力:从引才到聚才
2021年,郭鑫洋来到南京创业。“创业之路远比预想的更加艰难。地方资源虽丰富,但转化却不容易。”郭鑫洋说,“自身过硬”的前提下,如何“被看见”是他面临的首个挑战。
创业艰难期,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慧眼识别出郭鑫洋所研发的“城市网格化无人机防御系统”项目价值。2022年,该项目获得“赢在南京”雨花台区比赛二等奖,郭鑫洋随后获得了“种子轮投资”。不久,他将刚创办的“云上筋斗”公司迁到位于雨花台区的中国(南京)软件谷。
“如果将无人机反制技术的落地视为构建一个完整系统,那软件就好比‘大脑’,天线等硬件就像是‘躯干’。”起步资金问题获得解决后,郭鑫洋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匹配供应链。中国(南京)软件谷工作人员主动对接,很快协助郭鑫洋与江宁区一家生产天线的公司合作,解决了企业发展难题。
4年来,“云上筋斗”公司办公面积扩大了70倍,团队人员增至70余人。企业快速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享受到了地方政策奖补赋能。2024年,郭鑫洋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并获评南京市人才安居C类人才,由此可申领购房补贴达百万元以上。
“我们做的工作就是给创业者送去徐徐‘暖风’和融融‘热气’,一起把‘冷板凳’捂热。”软件谷科技创新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省、市、区三级政府都很重视“筑巢引凤”工作。
5月28日,雨花台区发布“高质量人口人才政策12条”。人民网记者 马晓波摄
今年5月,雨花台区发布了“高质量人口人才政策12条”,聚焦“愿意生、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等目标,发力人口人才“全周期”支持体系建设。按照相关标准,郭鑫洋还可享受数十万元的购房补贴。
服务企业何以“更懂你”?这要从雨花台区的软件基因说起。
20多年前,华为、中兴通讯落地雨花台区后,这里逐渐成为IT人才的“梦想之地”。2005年,南京市明确提出“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目标,雨花台区担任“排头兵”,经过20年打拼,一座国家级软件园——中国(南京)软件谷拔地而起。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核心区,目前,该园区已集聚4462家涉软企业,软件业务产值占南京市近40%。
产业的强势集聚,形成了强大的人才磁场。“我们一个很深的体会是,在这里能够精准找到与企业需求高度匹配的人才。”作为一家“互联网+物流”的科技型企业,运满满联合创始人马桂珍对雨花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深有感触。目前,该公司软件开发等关键部门员工平均年龄29岁。青年人才汇聚,为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活力。
园区开设婴幼园,让不少年轻夫妻得以“楼上上班,楼下带娃”。人民网记者 马晓波摄
政策暖人心:从“筑巢”到“固巢”
8月26日上午,陈浩抱着13个月大的儿子走进雨花台区龙角狮婴幼园。幼师刘盼盼一边熟练地为孩子测量体温,一边与陈浩沟通孩子的夜间睡眠和进食情况。
陈浩和妻子都是中兴通讯公司的员工。今年6月,陈浩听说公司附近新开了一家托育乳儿班,服务不错,每月还可享受地方政府发放的300元入托券,“经过一番考察后,我把孩子送去托育,刚开始,心里还挺担心。”不过,当他看到那份详细记录进食、睡眠和情绪变化的《每日记录表》时,心中顾虑很快消失。
“解决‘带娃难’,才能让青年人才‘放手干’。针对青年人才实际需求,我们重点推进了‘一老一小’服务进园区、进社区,目前全区已布设57个普惠托育点。”雨花台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托得住、托得好,今年该区精准施策,面向软件企业员工定向发放了0-3岁子女入托券,切实降低了青年家庭的育儿成本。
调查数据显示,不少青年人愿意接受的南京房租不高于2000元,但市区30-40平米的长租公寓均价在3000-4000元。
为了降低青年人租房成本,雨花台区为前来实习和实践的青年人才提供了长达30天的免费过渡住房。该区还创新推出“先租后购”模式,人才租房可享最长3年补贴,非人才房也有2年补贴。在享受南京既有安居政策后,他们还能叠加享受最高百万元的梯度购房补贴。
千里迢迢从广西来南京实习的庞瑞宏,已经在雨花亲身感受到这片创新热土的暖心之举。7月下旬,他进入软件谷企业中科创达开始为期3个月的实习,并通过“雨花青年微在线”平台成功申请到菁英公寓,享受到当地为实习生提供的30天免费过渡住宿政策。“希望明年毕业时,这里能成为我职业生涯的起点。”
面对年轻人的婚恋需求和交友困境,雨花台区通过“花为媒”平台,为青年人才“牵红线”。前不久,中兴通讯软件开发员杨光和小行医院中医师张文瑶便因此结缘,并顺利步入婚姻殿堂。
青年人才的每一个“关键小事”,在雨花台区都会被视作“心头大事”,进行系统性回应。据统计,近年来,雨花台区人口年均增长率比全市高6.12%,其中新增就业人员平均年龄最小、平均学历最高、平均收入最多,在职职工收入居全市12个板块之首。
“面向未来,雨花台区将始终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人才服务从‘普惠保障’向‘品质体验’升级。”雨花台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致力于构建一个“雨”人才共成长、相互成就的发展生态,让每一个“郭鑫洋”都能在关键时刻遇见自己的“伯乐”,让每一次创新突破都能获得暖心支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