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困难群众
握手言和
耐心讲道理
今年47岁的陈静,是常州市武进区公安局新城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有着20多年社区工作经历的她,对群众工作尤其驾轻就熟,许多疑难纠纷一到她那里总能迎刃而解。陈静联调室是常州市公安局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警民联调室。工作以来,她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二次,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和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 “全国妇女儿童维权先进个人”、江苏省公安厅“说理执法能手”、江苏省十大“爱民标兵”、“江苏省文明职工”、常州市“文明市民•身边好人”、武进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称号。
作为一名女民警,她温柔中更显刚强,生命不因为病痛的折磨而无精打采,调解工作是她拓展生命宽度的舞台,喜、笑、怒、骂成为舞台奏唱的和音谐符,作为主角的她,警察工作已不仅是一种职业、一项事业,更是演绎成了一门艺术。
她性格直率阳光,始终顽强与病魔斗争
见到陈静,很容易被她的率真和爽朗的笑容所感染,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经历坎坷且重病缠身。
陈静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的丈夫是部队的一位高级定向爆破专家,年轻有为;她的儿子聪明伶俐,高大帅气,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可命运的安排总让人无奈,1997年,陈静被诊断出患有脑垂体肿瘤,导致内分泌完全失调,十多年来她一直依靠药物来维持,药物副作用很大,而且每年还要接受两次化疗。她说,她最怕的就是每年的磁共振检查,每次她躺在那里都会昏死过去,她怕有一天再也醒不过来。2006年,陈静的丈夫又因患恶性淋巴瘤离开人世。面对亲人的离去,作为年幼儿子、年迈父母的依靠,陈静将所有的痛苦和悲伤深深地藏在心底,2007年,武进区公安局首个警民联调室在新城派出所成立,陈静毅然挑起了大梁。工作中,她常常拿自己的经历和纠纷中的当事人说理,尤其是在家庭纠纷中,常说得当事人泪流满面。她常说:“你看看我,这么艰难都走过来了,你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因为主持整个派出所繁琐的调解工作,整天家长里短,同事和居民们送给陈静一个“陈大妈”的昵称。
出语“麻辣”、调解独特让她远近闻名
2011年冬天的一天,陈静接处警出现场。楼道里,一名84岁的老太太裹着被褥在寒风中发抖。而正对着楼道的门口,一名中年妇女右手拿着一把菜刀横在胸前:“要让她回家,我就死!”
看着要死要活的婆媳俩,陈静对着横刀在胸前、一动不动的媳妇说了一句话,让对方破涕为笑:“干嘛,学革命烈士啊?”
“遇到一些情绪激动的群众,必须要让现场在可控的状态下,这样才有解决问题的基础。”陈静不回避自己在调解过程中的一些“快言快语”,虽然可能让当事人一时不快,但他们终究都会明白,陈警官是在帮助自己。
一个被好朋友借了96万元不还的人,在一个夜晚彻底失去了理智,他先在朋友家中打砸一番,被带到派出所后在留置室里仍然大吵大闹,嘴里不停地喊着:“钱不给我,我就不活了。”陈静分析,这不是一般无理取闹的人,只是被朋友带到了绝路,她看着他说:“如果你不活了,还要钱干什么?”一句话就让对方冷静了下来。陈静把欠钱的朋友叫到了联调室,最终,双方一起离开了派出所友好协商解决方法。
她一次次从离婚线上拽回爱情
“吵着进来,笑着出去”,这样从陈静联调室走出去的夫妻已经不知有多少对。陈静总能用一份真心,挽回那些因为误会快要逝去的爱情。
丁力和小娟这对30出头的夫妻,十多年前从老家盱眙借钱到武进打拼。经过十几年的拼搏,夫妻俩同甘苦共患难,终于有了一份惹人羡慕的产业。可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丁力的生活重心发生了转移,经常忙于应酬,不回家吃饭成了常事,这让内向的小娟感到十分难受,甚至怀疑丈夫不再爱她。
听完妻子的抱怨,丁力再三保证,自己早出晚归,绝对不是因为有了“小三”,而是生意做大了,朋友多、应酬多,无意中忽视了家人的情感需求。
细心听完这对小夫妻的话,陈静意识到夫妻感情还在,只是由于双方不愿意开诚布公坐下谈心,才到了今天的地步。陈静劝解小娟,现在丁力才30岁出头,正是创事业的时候,忽略家人在所难免。身为妻子,应该成为丈夫身后温暖的港湾,而不是一味指责丈夫,搞僵夫妻关系。接着又对丁力说,妻子一人跟你从老家来武进创业不容易,你和儿子就是她的全部,你应该理解妻子的心情,工作再忙再累也不能忽视了家人,一定要让家人感受到你内心对他们的爱。
“老婆,我错了,对你的关心太少,以后一定改正。你跟我回家吧。”丁力对小娟真诚地说道。回应他的是小娟苦苦压抑了多年的情感,她当着大家的面嚎啕大哭了起来。哭声中,对丈夫这么多年的埋怨一扫而光,对丈夫的爱、对家庭的牵挂,又充满了她的心头。临走前,小娟激动地对陈静说:“谢谢你,陈警官,我可以抱抱你吗?”
调解结束后,陈静又多次打电话向丁力和小娟询问他们夫妻的近况。在电话中,他们爽朗的笑声以及对生活的满足让陈静彻底放心。
道歉信改为感谢信
2011年10月8日上午,新城派出所辖区一家物业公司60周岁的保安强某在工作中突然死亡,死者家属与物业公司就最终赔偿无法达成一致,矛盾一度升级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在48个小时的连续调解中,陈静不缺力拔山兮的气势,不乏妙语连珠的较量,期间她一时的“灵光一现”,更是把一封道歉信变成了一封感谢信,巧妙、圆满地将这起纠纷划上了句号。
在两天的斡旋调解中,物业公司与死者家属在补偿金额上达成了一致,赔偿从70万元减到了20万元,就在大功告成之际,物业公司突然提出一个要求,让谈判陷入了僵局:让死者家属写一封道歉信,要贴在自己公司的门口。
原来,事情发生后,家属曾在物业公司门口拉过横幅、烧过纸钱,引来了路人的围观。这位公司老总要求家属写一封道歉信以恢复公司的“名誉”。这个要求让死者家属炸开了锅,已经平复的对立情绪可能再次被激化。陈静灵机一动:“老总,道歉信是白纸写的,贴在门口多不吉利,我让家属给你写一封感谢信,用红纸写,让你公司生意红红火火!”
老总将信将疑:“真的吗?”陈静点头:“包在我身上。”果然,家属第二天就用红纸写了一张感谢信送给了公司,双方握手言和。
五年来,陈静先后受理的各类“法律难处理,公安推不掉,百姓又需要”的民间矛盾纠纷4662起,成功率达98%以上。面对这些成绩,陈静坦然:“生命的意义在于被需要,当深陷矛盾纠纷中的当事人因为我得到解脱,我感到由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