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在生命的边缘书写勇者的情怀

2008年绵竹抗震执勤


丰县手雷拆除


给特警新学员教学


他是一个勇士,也是一个幸运儿;他上百次参与搜爆、排爆、销爆,20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对妻子撒了一个“真实的谎言”,近两年之久。韩军,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排爆中队长,用自己的满腔忠诚和铮铮铁骨,在生死线上诠释着排爆勇士的无畏风采。

 

他曾与死神共舞20余次

 

2006年6月13日深夜,徐州市区某洗浴中心门前警灯闪烁,气氛紧张。当晚23时许,该店经理接到电话,称在某包厢放置了炸弹。作为主排爆手,韩军主动请缨。经仔细勘查,韩军发现该装置设有电引火和弹簧撞击两套引爆系统,弹簧撞针引爆系统灵敏性极高,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弹响人亡的惨重后果。

情势危急,现场指挥当即命令其他民警迅速后撤扩大警戒范围。为给刑侦存留线索,韩军决定进行人工拆除,他小心翼翼地将该装置转移至空旷地带。鉴于起爆系统和炸药的灵敏性,韩军只能轻微拆除装置边缘,一点一滴地取出全部火药。事后称火药总量重达4000克,足以将百米建筑夷为平地。

2009年6月,犯罪嫌疑人将爆炸物投放受害人家中进行敲诈勒索,韩军冒雨星夜驰赴现场。皮箱中传出的“滴答”声令人心惊肉跳。根据X光显示的图像推断,箱内应为遥控爆炸装置,必须立即解除引爆功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韩军果断将引线剪断,迅速操控机械手将爆炸物转移至排爆罐车送往排爆点。随着一声巨响,引爆坑内,一柱黑烟拔地而起。

排爆工作是一份与死神共舞的高危职业,韩军的排爆故事亦足以书写传奇。面对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推开战友,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

2007年7月,某KTV包房遭嫌疑人敲诈勒索,被放置爆炸物,韩军深入虎穴,搜索定位,顺利排除险情;2009年4月,市区某工地,韩军将一枚抗战时期遗留的手雷成功移至安全区域引爆;2010年5月,某银行自动取款机发现疑似爆炸物,又是韩军,冒险拆除水银触发装置,及时挽救群众的生命财产……

从事排爆工作6年,韩军共参与处置排爆56次,亲手拆除、摧毁爆炸物22个,排除疑似爆炸物37个;参与收缴废旧炮弹出警32次,成功收缴废炮弹26枚、手雷37枚、地雷13枚。拆除爆炸物和各种炸药总量数十公斤。

 

排爆手只有一次机会完美谢幕

 

“这是一份不能有任何失误、永远无法弥补的职业,学艺不精,早晚都会被炸得粉身碎骨!”作为市人民警察学校特聘的安检排爆专业教官,这是韩军对学警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也是韩军刚接触排爆专业,师傅给他上的第一堂课。

在排爆训练中,排爆手经常通过自制爆炸装置,用专业点火头代替雷管练习破拆,只要点火头冒烟,就意味着拆弹失败。“我曾经一连用了4个点火头都还冒烟,当时的教练严厉地对我说,你今天已经‘死’了4次了!”谈及往事,韩军深有感触,“排爆手只有一次机会,没有精湛技术就别想完美谢幕!”

对于自己第一次排爆经历,韩军至今还心有余悸。“200米内除排爆手没有任何人,周围异常安静,心脏怦怦直跳像要冲出胸腔。”排爆成功后,由于精神高度紧张,肌肉僵硬,自己身上的防爆服竟然难以脱下。“即使是穿上最先进的防爆服,也只能保证排爆手的身体不被炸碎,尽量留得完整点。”韩军告诉记者,“最好的防爆服是把武艺练精。”

韩军的排爆生涯是从2005年支队成立排爆组开始的。为了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这个曾在大街小巷巡逻、随时参与处突的普通民警,一头钻进排爆知识的海洋。短短3年时间内,韩军迅速由一名普通排爆员成长为主排手,并于2008年担任排爆中队长。

2005年,支队进口了一只当前世界性能一流的排爆罐,但由于国外始终没有派遣技术人员来帮助培训,设备一直闲置。为了让这套先进装备早日形成战斗力,韩军硬是对照说明书,逐一摸索研究,最终将这一庞然大物彻底驯服,直至熟练运用。

作为全省鲜有的排爆骨干,韩军参加了公安部2005年举办的防爆安检技术培训班。在来自全国公安、警卫、军队、民航等系统的80名学员中,韩军最终以总评第三名的优异成绩结业。在本职岗位上,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次,被市局嘉奖2次、评为优秀公务员4次。2013年被市局评选为“彭城好警察”。

 

他导演现代版《真实的谎言》近两年

 

施瓦辛格主演的经典影片《真实的谎言》中,FBI超级特工哈里对妻子一直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直到被恐怖分子双双劫持到一个孤岛之上。韩军为了不让家人替自己担惊受怕,也一直向妻儿子女隐瞒着自己排爆手的身份。

韩军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爱人在部队工作。很长时间以来,韩军只对家人宣称自己在单位搞技术,家人一直不清楚他具体从事什么专业。直至一次探亲休假,妻子无意间发现了他随身携带的一本排爆教材,长达两年之久的“谎言”才被戳穿。那一刻,妻子心疼地哭了。为此,韩军反复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家人才逐渐接受。

谈到家庭,韩军很是愧疚。今年暑假开学前,办公室里的同事在讨论孩子上学的事情。“韩队,你儿子上几年级了?”正在研究一个模拟爆炸装置的韩军冷不防被同事突然一问,“上初中了吧,我打电话问问。”他的回答引来一阵笑声。对于韩军来说,这也是他生活中最大的遗憾,鲜有时间陪伴家人孩子。

铮铮铁骨,娟娟柔情。在一次排爆任务出发前夕,韩军的心里突然间异常想念家人。想起儿子骑在自己肩头嬉戏打闹的其乐融融,想起爱人做好丰盛饭菜坐等桌旁的甜蜜守候,韩军第一次在出任务前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在听到妻子声音的一刹那,他险些流泪,竟然稀里糊涂地说出这样一句话:“今后无论怎样,你都要好好活着!”

那一刻,妻子呆了。韩军顾不上解释,匆匆挂上电话就出发了。妻子守在客厅的沙发上,一夜未眠,几成泪人。韩军的心里明白,排爆工作每时每刻都充斥着危险和紧张,家人和他一样,也在日日夜夜承受着这份压力。“只要任务一结束,就会立刻打电话给家人,不想让他们为自己担惊受怕。”

“在生命的边缘书写勇者的情怀。”这是韩军贴在办公桌上的一句心情随笔,也是每一位履职在生死线上的排爆勇士的无悔心声。(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