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庭标:点燃激情 把爱远播

为敬老院老人擀面条


春节和老人们一起包铰子


杨庭标春运上路发放交通安全提卡


 

宿迁泗洪县交巡警大队车管所所长杨庭标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7年,怀着对人民警察这个崇高职业的向往,从乡镇企业考入了泗洪县公安局,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二十多年来他亲民爱民、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精神感动身边许多的人;他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方式方法让人折服。

 

关爱五保老人,因为老人的世界更需要爱

 

一家新闻媒体在报道杨庭标的事迹时这样写到:有一种爱,叫真爱,也叫奉献,播种不问收获,付出不图回报。

一次巧合,他走进了梅花敬老院,和那里的孤寡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1992年冬季的一天,他和战友联勤巡逻到徐宁路梅花路段时,突然发现有一位老人昏倒在路边,他赶紧把老人抱上车,送进医院。经了解,老人姓张,住梅花敬老院,老人康复后,杨庭标将老人送回敬老院。

在那里他看到,一间10多平米的房子里居然住着六七位老人!没有床,老人们全都睡在铺满草的地面上,被褥非常单薄、锅里的玉米西饭干裂了也没有人洗涮。眼前的一幕让他心底泛酸,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年迈的老母亲。他的父亲去世早,是母亲把他们兄妹几人拉扯大,他清楚孤独老人的痛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良心和责任,使促他要帮助这些孤寡老人。第二天,他又来到敬老院,送来了自己特意购买的被褥、棉衣等生活必需品。从那时起,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去敬老院和老人们聊聊天,老人们每次见到他,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非常高兴。他也像对待自已的父母一样对待他们,不离不弃。

一次,他在敬老院看见一位老人咳嗽得很厉害,就悄悄问院长,什么能止咳?院长回答说,冰糖。他立刻买了70斤冰糖送给全院50多位老人。

任梅花中队长期间,在他的带领下,关爱孤寡老人已经成了民警们的自觉行动。如今已有数十位个体老板、企业家、出租车司机和社会各界人士也都纷纷加入关爱孤寡老人的行列。 

2005年杨庭标因为工作调动。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却依依不舍,他坚定地拍着胸脯说:不管我到哪里,只要还能动,都还会像以前一样来看你们!从那以后,他一直在履行自己的承诺。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和妻子带着鱼、肉、酒、米、食用油等上门看望老人们,20多年来从没有间断过……。 

俗话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他不仅关心孤寡老人,还有更多的弱势群体。

几年前,泗洪县公安局创新开展“民警每月回趟家”活动,活动中他结识了一位失去四位亲人的张文英老人,便经常带着物品去看望她;几个孩子因家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上学困难时,他把上级奖励的一万元奖金,分别送到他们家中……

 

打击车匪路霸,因为有一种守护叫正义

 

如果说关爱弱者是工作以外的事,那对于工作以内的事,他始终要求自己“争第一、创一流”。

获得过好几枚奖章,其中两枚是在梅花中队时获得的。梅花中队辖区地处苏皖两省四县交界,地形复杂。那时省道一级公路——宁徐路贯穿泗洪南北,一度车匪路霸猖獗,甚至大白天都敢作案,过往司机提心吊胆,沿途群众不得安宁。为了让过往车辆安全通行,给沿途居民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击车匪路霸。期间,带领民警采取夜间巡逻守候和警民联防等多种方式,多次打击并破获车匪路霸案件。

一天夜里,淮安驾驶员刘氏兄弟报案称:他们从安徽泗县返回淮安,途径宁徐路泗洪路段时,遭遇了一伙人的抢劫,身上几千元现金和车上的两百多斤羊肉被一抢而空。接案后,立即率领几名干警快速向案发地奔去经过十几公里的走村串户和深夜排查,终于将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著名作家赵恺听说这件事以后,在纪实文学《虎穴追踪》报道中,讲述了在该起打击车匪路霸案件中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他在梅花中队任职期间,参与破获了上百起道路治安案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近百人,查处和纠正交通违法数万起,保障了辖区数十公里的道路通行安全。过往的司机和沿途群众无不拍手称快,当地的老百姓亲切地称呼杨庭标是“徐宁路上的保护神”。

 

凡事群众为先,因为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

 

当一名大家信得过的交巡警,不仅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更要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

2005年,由于工作需要,在路面上摸爬滚打近20年的杨庭标被调至车管所任所长。车管工作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整天面对数百办事群众,有一点不如意就可能引来投诉。

记得有一年,由于连续多天加班,他已经忘记了上下班的时间。春运前一天,中午加班到一点多,肚子饿的咕咕叫,匆匆回到家里,找了一袋平日里准备好的方便面充饥,可是刚刚打开电磁炉,电话铃就响了,电话里说,汽运公司有一百多辆准备投入春运的客车等待办理手续。吃饭事小,耽误春运,事可就大了,来不及多想就迅速赶回单位。等到一切手续都办完了,他才突然想起来时匆忙,家里的电磁炉没关,当他急忙赶回家里时,杨庭标那年迈的老母亲指着满是烟雾的屋子告诉他,幸亏她回来得早,不然这个家就没了。

杨庭标在工作中总是这样想;其实警察与老百姓之间的区别也就是这身警服,换了警服都是老百姓。如果现在穿警服的我们,能把老百姓当作自己的话,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一个冬天的下午,幕色降临.车管民警打扫卫生后关闭电脑设备准备下班。这时一个中年男子匆匆跑进办证大厅说:“我刚从峰山坐车到这里(峰山离县城几十公里),想替在外地打工的弟弟补办摩托车驾驶证,由于下雪路不好走,没想到来迟了,能不能把我的事办好后再下班?”杨庭标二话没说,叫办事民警立即启动设备补办驾驶证。当拿到驾驶证的时候,这位姓张的男子竟然流下了眼泪。这件事情让杨庭标感触很深,事后他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如果你的父母或兄妹到车管所办事,此时办证大厅已准备下班,你会怎么做?”的大讨论。自那以后,在泗洪车管所大厅内,只要群众的事情没办完就不下班。

车驾管工作是公安交巡警直接与群众接触的一个服务窗口,代表着政府和交警的形象,几年的车管实践让他认识到:车管工作干得好不好,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

八年多时间,杨庭标和他的团队立足岗位实际,总结出了“服务群众工作法”,并积极应用到实践中。通过服务创新,把服务岗位向前台延伸,先后成立了“流动车管所”,调整部分警力到湖区、到农村为老百姓办证上牌照;引进了两台投币自动照相机放在办证大厅内,让导办员引领办事群众照相,用微笑服务赢到群众夸奖……

一路走来,杨庭标获得县组织以上单位表彰50多次.三等功3次,二等功1次, “江苏省人民满意警察”、“江苏省十位优秀人民警察”、“江苏省优秀执法交巡警”、 “江苏省道德模范”、“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他的事迹也被《人民公安报》、《法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杨庭标说;作为一名车管民警,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对待群众,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做一个心重的人,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一个心诚的人,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