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法制报:唐娟:空巢老人的贴心闺女

 

来源:11月14日《江苏法制报》

 

□本报通讯员 肖 静 曹 帅 本报记者 李海明

 

 

  【人物档案】

  唐娟,26岁,新疆昌吉人,中共党员,2009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同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宿迁市公安局湖滨新城分局职教园区警署社区民警。曾被评为宿迁市“最具公信力的十佳人民警察”,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一定要对群众有真情实感,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这是唐娟常挂在嘴边的话儿。从警4年,她把解决百姓的疾苦当作自己工作的航标,她给空巢老人当闺女,给孤苦孩子当妈妈,她把社区弱势群众和特殊群体当做自己的亲人,与他们同呼吸、心连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从警为民。

  唐娟的辖区一半拆迁,一半自然村,一般盗窃案件高发,自从唐娟主动实施重点巡逻、群防群治、预警防范等一系列措施后,近年来未发生过一起重大案件,盗劫案件也变得鲜见。看到辖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的愁容不展、长吁短叹,她又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每周休息日到社区留守老人家庭和敬老院里走一趟。

  家住新城家园年近80岁的王奶奶老伴去世得早,儿子卧病在床需人照顾,王奶奶家住楼上,生活很不方便。在一次走访后,唐娟把她写入了“老年档案”里,要求自己每天一个电话问候,每周一次上门帮忙。此后,她总是在星期天去看望老人的时候,顺路就把老人一周需要的大米、食油等生活用品给买了。王奶奶激动地说:“以前家里冷冷清清的,有困难也找不到人帮忙,现在可好了,我有了个警察闺女。”

  上世纪70年代末,辖区老人朱为英的女儿张生花跟随一位福建人离开了家乡,32年杳无音信。张父在女儿离家后不久病逝,虽然有唐娟每周上门看望,但母亲心中一直挂念着这个离家的女儿,她恳求警察闺女帮她找找。这种大海捞针式的寻人机会很渺茫,唐娟没有敷衍老人,连夜查询档案,辗转求助各地警方。2011年4月17日,发生了一个希望性的转折,一位准备来宿迁寻亲的女士,慕名从外地联系上了唐娟。唐娟一口气连续走访排查了十多个自然村落,终于确认此人就是朱为英朝思暮想的失散女儿。32年,当这份超越时空的爱再次紧密相连时,母女俩紧紧抱住唐娟的手臂连连道谢,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同样沁润了唐娟的心灵。

  陪老人聊家常、说心事、做家务……这是唐娟每周休息日里必做的事情。老人们也总是挽留这个“警察闺女”多坐会,她们总自豪地指着唐娟说,“娟子隔三差五就来看俺,还给俺洗头洗衣服修指甲,就是俺亲女儿也不一定能做到啊!”看着老人们围着她一起聊天的热情,唐娟总是承诺她们“下周休息日我一定还来!”

  为了方便老人们随时找到自己,唐娟看望老人时总不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主动给老人们念叨一遍,抄写一遍,以增加他们的印象。此后,晚上睡觉前、半夜醒来时,唐娟总要看看手机有没有未接电话,她说:“这是信任热线、生命热线,我必须守住。”

  在唐娟的示范作用下,湖滨新城分局职教园区警署对辖区内的老人进行全面排查走访,将70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三类老人”作为重点走访对象,逐村建立“亲情档案”,记录下老人的生活状况、经济来源、健康状况,以及心理、法律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并建立民警+社区干部的“关爱小组”模式,利用休息日与老人聊天解闷、帮老人打扫卫生、代购物品,组织老人健康检查等,得到老人们的一致好评。

  截至目前,唐娟已组织参加送法活动30多次、巾帼志愿者服务50余次,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150余位,结对帮扶特殊困难群众3人,为3000余名新生儿办理了户口申报,为266人补录了户口,为41人更正了出生日期,为4100余人办理了户口迁移。她就这样,一兼双职,将爱民情感的点点滴滴倾注在责任区里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