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才:用爱撑起特殊人群的一片天

陪老人过生日


辖区“杂事”他抢着干


和群众开心交流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坐标,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把爱民情怀植入骨髓,把为民情愫融入血液,把亲民情缘刻入灵魂。在对辖区精神病人、涉毒人员、“三类”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上,他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探寻积极的管理模式,融法、理、情于一体,用超乎常人的耐心和特殊的情怀去慰藉、感化、管理这些特殊人群,润物无声,点亮心灯。他,就是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民警陈新才。

 

 

精神病人的精神依托

 

视点聚焦:寒冬的清晨,间歇性精神病人夏国华端着一碗粥站在马路边,双手冻得通红,浑身不断打着哆嗦,又犯病了?直到她的帮扶民警陈新才出现才解开了这个谜,她是要为陈警官送一碗自己亲手做的热粥。

2010年10月,陈新才刚接管虹北社区。一天值班,有人捡到一张存折交给他,经查询户主正是虹北社区的夏国华——一位年过半百的独居精神病患者,发病时经常乱送东西。陈新才找到夏国华,可精神恍惚的她执意说没丢存折。陈新才辗转找到夏国华的父亲,老人告诉他,女儿原有4万多元拆迁安置费,已不知送掉多少,自己年迈多病,无力照顾她了。怎么办?陈新才没多想,主动挑起了照看夏国华的重任。担子挑上肩,他才发现远不是保管一张存折那么简单。除了每天去转一圈、帮点忙,陈新才有时还要追上几里路把发病的夏国华劝回家,帮她找回乱送的东西。时间久了,夏国华“赖”上了这个监护人,连月事不调也找陈新才带她去医院。

在陈新才的悉心照料下,夏国华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逐步好转。一个寒冬的早晨,陈新才去上班,远远看见夏国华站在派出所路口张望,手上还端着什么。他连忙走上前,却见夏国华一脸憨笑,拦着不让他走,手中端着的是一碗粥,些许还冒着些热气儿。这是夏国华第一次精神正常时强行送人东西,喝了这碗已不太烫的粥,陈新才却从头暖到了脚。

这样的事儿在陈新才的社区不算稀罕。精神病患者周某是个重点上访户,经常跑到区政府门口“要老婆”。陈新才知道后,针对周末的情况,定期上门打扫卫生、换洗被褥,给他送米送油,还找到周某的亲人,动员他们定期跟周某通电话。社会的爱、亲人的情,逐渐淡化了周某“要老婆”的想法。如今,他逢人便说陈警官比“老婆”要靠谱。

陈新才常说:“给正常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和不正常人打交道,要多一份耐心和宽容,我相信在他们清醒的时候一定会感受到温暖和亲情的。”虹北社区共有精神病患者8名,哪一个什么时候易发病,发病时什么症状,该怎么劝解,陈新才都了如指掌。关键时候也只有他出面,精神病患者才肯乖乖就范。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关怀,让陈新才真正走进了他们心中,成为他们的精神依托。民警与精神病人结下不解之缘,亲如一家,成了虹北社区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社区矫正对象的迷途航灯

 

视点聚焦:吸毒人员艾某紧紧拉着陈新才的手,眼睛通红、泪眼婆娑,话都说不利索,难道他毒瘾犯了又在刁难陈新才?不,这是艾某在陈新才的鼓励和帮扶下重获新生,他正拉着陈新才的手表示感谢。

2011年,施某因贩卖毒品锒铛入狱,之前和儿子闹到近乎决裂的施父找到陈新才,希望曾经苦口婆心劝说儿子向善的陈警官能够陪自己去探望儿子。陈新才望着头发斑白的施父和施某活泼可爱的女儿,他的心情沉重,下定决心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从专业角度管理和帮助涉毒人员重返正途。为此,陈新才主动报名参加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加强特殊人员心理转化的理论学习,并采取了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

今年4月份,陈新才多次走进社区戒毒对象艾某家中,接连吃了几次“闭门羹”,连带去的水果也都被扔下了楼。但是陈新才不气馁,隔着防盗门与艾某唠家常,跟着艾某一起外出。多次接触后,陈新才了解到艾某妻子因为自己吸毒而闹着离婚,家中双亲年事已高,自己的生活处境十分困难。获悉此情况后,陈新才重新调整工作方法,他一边监督艾某戒毒,一边帮扶艾某解决生活困难。每次上门为艾某进行尿样检测,陈新才都避开他的父母朋友,还主动为这家人带去食物、辅导艾某女儿功课。半年多的不懈努力,让艾某渐渐收获了自信,彻底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开始新的生活。一家人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后来10月份,艾某提出自己要开一家餐厅,陈新才利用私人时间帮着选址和办理营业执照。在饭店开张的爆竹声中,艾某一家紧紧握住陈新才的手,不停道谢。

虹北社区有20多个社区矫正对象,陈新才根据每个对象的性格特征、家庭情况、社会环境制定了心理干预管控方案,坚持“人性感化、刚性监管、法理并重、持续介入”的理念,使这些特殊社区居民们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类”老人的忘年之交

 

视点聚焦:社区广场,一群老人架着陈新才,把他强行按在座位上,难道陈新才和这些老人发生了冲突?当看到这些老人脸上的幸福笑容才知道,这天是陈新才组织文艺小分队到社区广场为老人们表演,而老人们却反客为主,非要陈新才坐到台下当一回观众,看看老人精心为他准备的秧歌舞。

虹北社区人口趋于老龄化,70周岁以上的占了5.14%。老人多,老年化问题集中凸显,但陈新才不怕烦。曾经接到老人求助说家里没米没油了,陈新才下班后把油、米送到了老人家里,并叮嘱他们以后有需要了直接打电话给他。回去以后,他想到有类似困难的一定不止这一家,第二天就开始逐户走访,并对社区老年群体全面发放了警民联系卡,便于他们在需要时及时联系。现在每个月,陈新才都要给四五户老人送米送油,而这些费用大部分都是自掏的。

“是新才大哥吗?能否麻烦你去我母亲家里看一下?” 2013年6月9日,陈新才接到一通越洋电话,是定居美国的梁女士打来的。梁女士联系不上母亲,情急之下想到了陈新才——那是母亲在电话里跟她提到最多的人。了解情况后,陈新才立即赶往老人家中,发现老人昏倒在地,口吐白沫,于是拨打了120。经初步诊断,老人属于较严重的颅内出血,所幸送治及时。在医院,陈新才又接到梁女士的电话:“医院我来联系,其他的就全权托付给你了!”一天一夜,他没离开过医院,住院手续、手术签字、药费垫付等等全都一手包办,夜里也陪在病房,直到梁女士回来。危难时刻彰显为民本色,陈新才也做了。

经历了这件事,陈新才觉得对老人的服务管理需要倾注更多,尤其是对独居、孤寡、空巢“三类”老人,不仅要从生活上予以关心,更要对他们安全给予足够保障。他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针对老年人外出少、易患病、自救能力弱等特点,陈新才采用“三个一”方法掌握动态信息,即一本档案,登记基本信息、重大病史,方便及时救助;一条路线,连接社区12户“三类”老人,每天登门拜访;一支队伍,安排48名楼组长,每天走访反馈。这样,由平面到立体,由信息在册到入户看人,虹北社区的老年人服务管理实现了日日更新。

爱岗,是他摸索特殊人群管理时的专注;奉献,是他不计时间金钱予以援助时的真情;大义,是他无愧警服无愧人民时的执着。作为警察,陈新才以爱岗敬业、忠诚为民、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为“最美”作出了朴实的注解。他也因为始终关注特殊人群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省公安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事迹被《人民公安》杂志、人民网、扬子晚报、江苏法制报及本地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更值得称赞的是他在获得“中国好人”荣誉后,用良好形象去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先后举办了近百场的“道德讲堂”宣讲会,号召社会各界关注和资助特殊人群,在身边传播正能量,让更多人加入了助人为乐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