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8日 第
1
期
往期回顧
分享到:
0
南京“十月軍校”校董姚賢清:紅色文化傳播者
人民網記者 楊勝利
在蔥郁蒼翠的南京紫金山下,有一處佔地300多畝的校園,這裡不聞書聲朗朗,卻有著“長征之路”“訓練營地”“心理訓練場”“行知文化園”“雷鋒文化館”等場所。這所特殊的學校,就是民營企業家姚賢清投資近億元打造的南京“十月軍校”。
學校佔地300多畝,擁有可同時供1500人訓練的食宿營房、會議室等場所
結緣紅色文化 從“書呆子”到校董華麗轉身
依山傍水的“十月軍校”原址建在名氣十足的棲霞區十月村附近,可謂根紅苗正。1956年10月,毛澤東主席來到該村視察農村合作社。他走后,村庄改名十月村,村裡至今矗立一尊高大的“毛澤東在十月”塑像。
2000年,十月村一所初級中學在南京棲霞區教育布局調整中分流。一天,身為“十月置業投資公司”董事長姚賢清路過這片空閑出來的空蕩校舍,坐不住了:在南京城,一些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參觀教育場所不鮮見,可大都功能單一,能綜合性、全方位地配合全日制學校完成社會實踐教育的基地還沒有。
姚賢清自己當年高考落榜后,曾外出到新疆、黑龍江、海南等地打工,跟隨施工隊到軍營搞建筑,看到一支支紀律嚴明、整齊有序、充滿活力的部隊,他就想,為何生活在部隊大熔爐裡的戰士們一個個生龍活虎,而那些天真爛漫的孩童在學校卻被育成了“溫室花朵”?於是,他心裡升騰起一個願望:學校也應該辦成能夠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地方。
願望終成現實。姚賢清注入9000多萬元資金,兩年多后一座具有嶄新意義的“十月軍校”建成。在這所“紅色大課堂”裡,姚賢清為軍校置辦下了豐厚的家底:有可供1500人同時訓練、食宿的營房,有大小不等的會議廳、會議室,有1500平方米的室內綜合訓練館,有國防教育館,有符合國際比賽標准的攀岩牆和射擊館,有布滿步兵、炮兵陣地的軍事樂園和“地道戰”。還有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建造的婁山關、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雪山、草地等30多處反映紅軍長征的“長征之路”。
除了學校訓練外,姚賢清還積極踐行陶行知先生的實踐教學經驗,積極組織營員到長江二橋參觀,到雨花台紀念碑前宣誓,到航空烈士公墓憑吊﹔帶領營員進茶園了解制茶工藝,到果園、動物飼養園、農田體驗勞動生活。這些一連串的動作,拓寬了營員視野,激發了愛生活、愛國家、愛軍隊的熱情。
“斥資置這麼大地盤、建這麼多項目,在弘揚紅色文化的基礎上把‘兵味’擺在第一位,通過軍訓、國防教育、愛國主義熏陶和生產勞動實踐、心理拓展等教育培訓活動,增強現代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姚賢清的這些話擲地有聲,因為這些已經成了現實。
面對商業誘惑 姚賢清說:我的軍校“金不換”
南京“十月軍校”成立至今已培訓學員500多萬人次
十月軍校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2003年,剛剛見到效益的老校區因城市建設規劃需要搬遷重建。面對著處於市郊的垃圾山新址,親友們一個接一個勸姚賢清拿到拆遷款走人。有的人又對他說這裡毗鄰市區,是一個集休閑、娛樂、會務於一體的好場所。言下之意,辦學校不如辦娛樂服務行業。幾天幾夜思前想后,姚賢清未改初衷。一年后,山腰間一座集軍事訓練、國防教育、社會實踐於一體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又拔地而起。
當初的垃圾山,變成了寸土寸金的寶山。
近年來,隨著南京東郊的發展,“十月軍校”所在地已成為一片熱土,許多娛樂行業的老板瞄准了這所軍校的地皮。2005年8月,香港一位娛樂界老總來到南京,悄悄地對校址環境進行了考察。隨后,他走進姚賢清的辦公室,開口便直奔主題,願意以3000萬元的價格租用場地10年,許諾先付一半定金。姚賢清對他說:“辦教育可以商議,其他免談。”
隨后,南京市一所資歷較深的職校,也看中了這塊地,其校領導認為此地教學環境好、交通方便、生源充足,是開設分校的最佳場所,並提出以每年200萬元的租金租用十月軍校部分校舍。面對同樣坐收利潤的優厚條件,姚賢清卻謝絕了對方。他認為隨著學校知名度越來越高,自己傳承和弘揚紅色軍事文化的責任就更大了。
結緣紅色文化 從“書呆子”到校董華麗轉身
依山傍水的“十月軍校”原址建在名氣十足的棲霞區十月村附近,可謂根紅苗正。1956年10月,毛澤東主席來到該村視察農村合作社。他走后,村庄改名十月村,村裡至今矗立一尊高大的“毛澤東在十月”塑像。
2000年,十月村一所初級中學在南京棲霞區教育布局調整中分流。一天,身為“十月置業投資公司”董事長姚賢清路過這片空閑出來的空蕩校舍,坐不住了:在南京城,一些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參觀教育場所不鮮見 ,可大都功能單一,能綜合性、全方位地配合全日制學校完成社會實踐教育的基地還沒有。
姚賢清自己當年高考落榜后,曾外出到新疆、黑龍江、海南等地打工,跟隨施工隊到軍營搞建筑,看到一支支紀律嚴明、整齊有序、充滿活力的部隊,他就想,為何生活在部隊大熔爐裡的戰士們一個個生龍活虎,而 那些天真爛漫的孩童在學校卻被育成了“溫室花朵”?於是,他心裡升騰起一個願望:學校也應該辦成能夠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地方。
願望終成現實。姚賢清注入9000多萬元資金,兩年多后一座具有嶄新意義的“十月軍校”建成。在這所“紅色大課堂”裡,姚賢清為軍校置辦下了豐厚的家底:有可供1500人同時訓練、食宿的營房,有大小不等的會 議廳、會議室,有1500平方米的室內綜合訓練館,有國防教育館,有符合國際比賽標准的攀岩牆和射擊館,有布滿步兵、炮兵陣地的軍事樂園和“地道戰”。還有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建造的婁山關、飛奪瀘定橋、強 渡大渡河、雪山、草地等30多處反映紅軍長征的“長征之路”。
除了學校訓練外,姚賢清還積極踐行陶行知先生的實踐教學經驗,積極組織營員到長江二橋參觀,到雨花台紀念碑前宣誓,到航空烈士公墓憑吊﹔帶領營員進茶園了解制茶工藝,到果園、動物飼養園、農田體驗勞動 生活。這些一連串的動作,拓寬了營員視野,激發了愛生活、愛國家、愛軍隊的熱情。
“斥資置這麼大地盤、建這麼多項目,在弘揚紅色文化的基礎上把‘兵味’擺在第一位,通過軍訓、國防教育、愛國主義熏陶和生產勞動實踐、心理拓展等教育培訓活動,增強現代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姚賢清的這 些話擲地有聲,因為這些已經成了現實。
來源: 人民網江蘇視窗 編輯:陳霞 張鑫
首頁
1
尾頁
欄目
介紹
《創新突圍》為人民網江蘇視窗推出的獨家品牌欄目。通過公司採訪,市場調研,數據解讀,總裁訪談,我們致力為您打開的是創新的黑匣子:闡述創新的新理念、新觀點、新方法,共同探尋創新之道、創新之則,創新之源。本土實踐,全球智慧,你將在這裡看到、聽到,一個個知名企業是如何通過"創新"實現"突圍"。
欄目策劃
華祥名
撰稿
楊勝利 陳霞 胡偉
攝影
楊勝利
開篇之語
創新中國路在何方
2013-11-15
閱讀
排行
江青究竟有多愛毛澤東?
調研稱公務員工資8年未調整 增長機制未落實
毛澤東晚年六大“秘事” 張玉鳳守住了多少?
習近平與彭麗媛結婚從簡 僅辦一桌酒席答謝好友
最高檢: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家中搜出2億余元
有多少秘密小組曾為毛澤東服務?(組圖)
國防部:對徐才厚案涉案人員一查到底
周恩來“無后”真相揭秘 曝六大驚人之“無”
毛澤東並非“文革”初期就厭惡江青
委員建議開車玩手機入刑 因盲駕比酒駕更危險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