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富美高”新江蘇,硬實!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現場暖意融融、氣氛熱烈。
發言代表有的來自營收突破千億的民營企業,有的來自村民人均純收入7.3萬元的蘇南強村,有的來自濱江環境滄桑巨變的江海名城,有的來自守護文明的文博系統。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宏偉藍圖十周年。十年來,江蘇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持續書寫著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精彩答卷。
-
電動自行車安全問題調查:如何防患於未“燃”?
電動自行車因違規停放、充電,違法違規改裝蓄電池等關鍵組件以及相關原因造成的火災,已經成為威脅消防安全的重要隱患之一。國家消防救援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2.1萬起,比2022年增加17.4%。近日,人民網記者走進南昌、蘭州、廣州、濟南、南京等地,就電動自行車隱患治理的“困與策”展開調查。
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兩輪電動車保有量約3.5億輛”,這意味著幾乎每4個人就有1輛。隨著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充電樁“供不應求”的矛盾日益凸顯。
-
“百年煤城”變身“淮海明珠”
提起徐州,你會想起什麼?
如果你沒去過徐州,印象裡或許還是“一城煤灰半城土”。事實上,它通過產業、城市、生態“三大轉型”,如今已是“一城青山半城湖”。
如果你沒去過徐州,腦海裡可能還停留在它是老工業基地的固有認知。
-
蘇州:總長不過三公裡,三年仍是“斷頭橋”
吳淞江蘇州段,有新老兩座勝浦大橋。老橋被認定為危橋,禁止機動車通行﹔新橋自2020年9月開工,遲遲未能建成。
新橋的主橋在前年冬天建成后,其紅色拱形造型遠遠望去猶如一道道彩虹,一度成了網紅打卡地。在蘇州工業園區勝浦街道金淞灣花園居民丁金業眼裡,目前這種情況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總長不到3公裡,3年多過去了,至今還是一座‘斷頭橋’”。
-
“軌道上的長三角”,提速!
6月中旬,隨著G8388次列車從上海站的駛出,長三角“超級大環線”正式開通。這條環線行經滬蘇浙皖的12座城市,也串聯起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蘇錫常、寧波6個都市圈。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第二個五年”的開局之年。在6月初召開的2024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三省一市首次聯合推出十項年度一體化發展實事項目清單,排在首位的就是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
-
蘇皖邊界有個“烏江站”
家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單位在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橋林街道烏江社區,楊陽是位跨省上班族:“騎電動車過個烏江大橋很快就到,全程隻要十來分鐘”。
一河之隔,兩個“烏江”。日常往返大橋兩端,楊陽這兩年明顯看到一個變化:“橋上不堵也不亂了!”在她的印象中,過去,流動攤販在大橋靠浦口一側佔道經營,遇到交警、城管來管時就推著小車來到和縣這邊躲避。
-
漣水住建局違法佔地,同級監督為何太軟?
大半年來,江蘇漣水縣城一條長約500米的市政道路——鹽河東路南段,經歷了從開工到停工,復工后再停工的一番折騰。由於“出行向南,目前隻有一條三四米寬的水泥路”,附近小區居民張女士對這段路的建設頗為期待,但這種建建停停的狀況讓她一直看不懂,直到不久前聽說鹽河東路因為違法佔地“上新聞”了。
7月29日,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就2024年第二批挂牌督辦5宗違法佔地案件公開通報,漣水縣住建局違法佔地建設鹽河東路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