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江蘇分社 記者姚雪青報道集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 激發文博場館創新創造活力 《人民日報》(2025年10月23日 第 18 版) 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保…
新意,帶來生意(新視窗·培育服務消費新增長點) ——餐飲業在創新中突圍 本報記者 林麗鸝 姚雪青 游 儀《人民日報》(2025年10月22日第19版) 餐飲業一頭連著百姓餐桌,一頭關系經濟發展,是重要…
病有所醫 “在社區醫院也能看上專家號” 本報記者 姚雪青《人民日報》(2025年10月22日第6版) “我挂蔣主任的號。” “哪位蔣主任?” “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的蔣學永主任。” “好嘞。” 這段對…
從“簽約無感”到多方式互動 家庭醫生如何更好發揮作用?(健康焦點) 本報記者 楊彥帆 王永戰 姚雪青《人民日報》(2025年10月17日第19版) 今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印發《…
江蘇檢驗雲平台一年來實現檢驗互認近300萬次 報告能互認 就醫更便捷 本報記者 姚雪青《人民日報》(2025年10月14日第14版) “之前您在老家醫院做的檢查,結果已經上傳到雲平台,這次就不用重復做…
一個120歲博物館的“返青”—— 走進博物苑,開啟“第二課堂” 本報記者 姚雪青《人民日報》(2025年10月14日第13版) 走進江蘇南通博物苑,“江海古韻”展廳內,巨大的“煮海為鹽”圓心展區裡,…
江蘇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強技行動”—— 技能培訓 助力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在行動) 本報記者 姚雪青《人民日報》(2025年10月11日第4版) 史雪紅是南京財經大學廣告學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不久前…
江蘇無錫退休教師華介友幾十年堅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哪怕隻有一個學生,也要辦下去”(一輩子一件事) 本報記者 鄧建勝 姚雪青《人民日報》(2025年10月9日第6版) 人物小傳 華介友,193…
牌樓—— 樓檐下流轉的東方詩韻(文化中國行·華夏博物之旅·傳統建筑) 沈 旸《人民日報》(2025年10月7日第6版) 提到牌樓,人們或許會想到景區入口的點綴,或是古鎮街頭的標志。然而在中國文化的長軸…
京滬高速江蘇陽澄湖服務區外景。 明 玥攝(人民視覺) 自駕旅途,人們為何在服務區流連忘返? 高速服務區 轉型文旅打卡地(視線) 《人民日報》(2025年10月04日 第 07 版) 自駕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