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教育

江蘇三地開展“七年貫通培養定向師范生”試點

2021年07月22日07:31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就地培植,讓鄉村教育之樹根深葉茂

初中畢業連讀7年,可以拿本科文憑,成為有編有崗的鄉村教師。在高考“師范熱”升溫的當下,今年中考南通等地區的這一政策顯得分外亮眼。

今年我省在南通、鹽城、徐州率先開展“七年貫通培養定向師范生”試點,招收當地優秀初中畢業生,就地培植基礎教育的“種子”師資。“讓最優秀的人當老師”如何從期望落到實處,給鄉村教育注入“源頭活水”,這個問題如今有了新的“樣本”。

“尖子生”讀師范,

新時代有新舉措

在試點地區,“七年貫通培養定向師范生”都安排在重點中學之前錄取,南通首批招收104人,鹽城招生計劃80人,徐州招生計劃為40人。

在鹽城,據統計有2000多名初三畢業生參與面試角逐,面試過后,基本按中考成績擇優錄取。在南通,錄取學生平均成績在全市考生中位列前4.4%,是絕對的“尖子生”。

南通市教育局局長郭毅浩介紹,在上月底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組織實施的定向生面試中,符合條件參加面試的學生有1259人,考錄比達12:1。104個錄取計劃一次性錄滿,其中700分以上(含)43人,690分以上(含)90人,均分697.9分,超過南通各縣(市、區)重點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

從分數來看,該項目無疑為當地留下了鄉村基礎教育的好苗子。盡管近兩年高考師范生的錄取持續升溫,但真正最終能進入鄉村中學的名校師范生還是屈指可數。而2016年起江蘇啟動的高中起點師范生定向培養試點,將錄取分數線限定為不低於二本分數線,低於初中起點的本項目。

項目對考生和家長的吸引力有哪些?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學習待遇優厚,前3年免除學費,后4年的學費,畢業后由市或縣(市、區)財政給予全額補助。而對於不少家長來說,更看重的是就業無憂。南通如東縣大豫鎮考生家長章秋華表示,他們一致支持女兒報考定向生,學成以后,基本就走上老師的崗位了,家裡人都覺得心裡踏實。不少家長坦言,即使考上重點高中,孩子的未來還是有變數,大學畢業考編又面臨“千軍萬馬”,該項目“定編定崗”的誘惑力委實不小。

通過“定編定崗”方式,提前“鎖定”當地優質生源,在南通早有嘗試。早在2007年,南通市依托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全國率先啟動“初中起點五年一貫制師范定向生”培養試點工作。“這在當時正是為了解決農村小學優質教師流失,鄉村教育面臨‘枯萎’的危機。”郭毅浩告訴記者,截至2020年,該項目共招收11屆2262名師范定向生,已畢業8屆共1635人。經過13年持續探索,“初中起點五年一貫制師范定向生”項目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8年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此次多地試點的“七年貫通培養定向師范生”,將在原有五年制的基礎上,由本科院校負責后兩年的培養。郭毅浩表示,這主要是為了適應江蘇小教師資本科化進程的需要,也有利於定向師范生后期持續發展,對實現省域教育總體現代化有重要的基礎性意義。

創設優質空間,

確保“教得好”“發展優”

縱貫7年的培養,對於約14歲的“准教師”來說,是很關鍵的塑造期。如何創設優質空間,讓他們既“教得好”,又“發展優”,培養單位正在試水新的課程體系。

在採訪中,不少老師都表示,師范專業屬於雙專業,既要學習任教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又要學習如何開展教育教學的知識和技能,而7年貫通的長學制,不僅免去了為准備高考而耗費的時間精力,更能整體設計課程體系,從容進行專業訓練。

為了迎接今年秋季入學的40名首批定向生,最近,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務處會同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正式完成了“七年貫通培養定向師范生”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論証與制訂工作。該校教務處處長王寧介紹,他們專門邀請了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等省內本科高校、同類型的專科院校教務主管部門,徐州及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參加,多方聽取意見,力求形成科學、適合的人才培養方案。

“相較於以前的五年制、三年制、卓越男幼師培養計劃,‘七年貫通培養定向師范生’將更加注重文化素養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院長王清風介紹,在剛入校的兩年半時間內,主要側重文化基礎課學習,同時藝術技能跟進,“我們反復和普通高中及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對接,討論一系列的高中課程開設方案,並進行優化整合,力求學生打牢科學文化基礎。”

記者了解到,培養方案力求最大程度契合鄉村幼師培養實際需求。例如,加強了音樂、美術等美育課程的開設,強調提高學生的美育綜合素養﹔加強了幼師學生的科學素養養成,以期更適應鄉村幼兒園的實際教學需要等。

“我們把未來從教要求作為定向培養師范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孫國春告訴記者,“七年貫通培養定向師范生”的前五年在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培養,后兩年在南通大學培養。1-4年級的第一階段可視為基礎訓練階段,幫助學生達到小學教師從教的基本素質要求。5年級開始,定向生將與當地縣(市、區)及其以上學科帶頭人按1:1結成師徒對子,在師傅具體指導下,完成師傅原來承擔的全部教育教學任務。6-7年級為反思提升階段,積累小學教育研究的初始經驗,根據興趣特長安排至小學名特優教師工作站(室)深度參與教研活動。

郭毅浩介紹,南通將安排基礎教育領域優秀教師(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省特級教師、市學科帶頭人等)與試點項目定向生按1:3比例組織“青藍結對”,以高規格的導師團隊,聚力提高定向生培養品質。

滋養鄉土情懷,

才能“留得住”“用得好”

定向師范生的初衷,是為了給地方基礎教育補上最薄弱的一環,而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師范生在入門時候抱著“捧碗”的態度,甚至將項目作為“跳板”。孫國春表示,除了教育服務5年的剛性要求之外,讓定向師范生成為鄉村教育的堅實力量,還需要讓他們適合一方水土、滋養鄉土情懷。

“蘇北地區近年來人口淨流出,鄉村學前兒童成長的環境和城市兒童有很大不同,鄉村幼師和家庭的溝通方式也有不同,這對鄉村幼兒園教師提出更高要求。”王清風說,定向培養鄉村師范生,是一項很值得關注和研究的系統化工程。

鹽城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喬暉說,針對鄉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地方師范院校必須在師德養成、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實踐路徑、育人機制等方面及時做出新變革,構建符合鄉村教育特點的鄉村教師培養體系。

目前鹽城師范學院構建了融入鄉土情懷的課程體系,《最美鄉村教師案例教學》等3門課程獲江蘇首批一流課程並推薦申報國家一流課程,“有了融入鄉土文化的課程體系,我們還要對接鄉村教學需求。”喬暉表示,“我們正在考慮在課程中更多融入地域文化,比如將‘鐵軍精神’、鄉村童謠賞析與美術創作、民俗體育活動設計、新農村智慧勞動教育等融入基礎課程內容,培養鄉土情懷。”喬暉介紹,下一步他們還將開發基於鄉村兒童情感、心理體驗的課程,使師范生具備情感撫慰、心理支持等專業能力,“文化浸潤也可以探索更多渠道,比如邀請鄉村民間藝人、行業專家與專業教師共同指導學生,開展鄉村學校校本課程設計、鄉村學校學生科技文體活動設計等,提高學生理解、融入鄉土文化並將之轉化為教學資源的能力。”

記者手記 >>>

鄉村教育正在重新喚醒

教育是鄉村的精神家園,對鄉村社會發展無疑有重要意義。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師范大學畢業生不願意到鄉村任教,農村骨干教師紛紛“出走”,鄉村教育“淪落”到教育底層。在這樣的背景下,多地出台舉措推動本土頂尖學子投身鄉村教育,讓人為之一振。

頂尖生源、基層奉獻,這讓不少人回想起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老中專生”,回憶起“中專生涯”,多位畢業生都提到了“素質教育”這個詞。如今已是南通市教師發展學院副院長的劉衛鋒,至今仍然記得在南通師范學校求學時,除了“三字一話”的規范訓練,校園裡還有豐富多彩的日常活動,沒有應試壓力,充滿青春之氣,“一專多能”讓一個人的才能和智慧全面發展。而對自然和社會敏銳的關切,審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是生命質量極為重要的變量,更是以人為對象的職業——教師的極為重要的品質。過去中等師范教育在多年實踐中形成的優良辦學傳統,如何能在師資培養本科化進程中得以繼承發揚,值得認真思考。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僅憑“飯碗”隻怕很難為鄉村長期留人。什麼樣的老師才適合鄉土社會,什麼樣的師范教育才能培養適合農村學校實際情況的師資?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大問題。在採訪中我們了解到,各地正在課程、教學、政策等多方協同探索。鄉村教育有其自身屬性,也有其獨有的稟賦資源,隻有教師真正親近、理解和熱愛鄉村,才能在開啟鄉村少年知識世界的同時,深化他們對鄉土文化的認知和情感,樹立鄉村文化的自信,不僅有走出鄉村的勇氣,也能親近他們所生活的土壤。

□ 本報記者 李剛 盧曉琳 楊頻萍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