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探訪南京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點:辦法更多步調更穩

2021年07月26日07:16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與病毒賽跑,辦法更多步調更穩

7月24日晚、25日上午,南京江寧區和其他區相繼啟動第二輪全員檢測。本報記者兵分多路赴全市各區、街道、社區實地探訪。

在完成第一輪920.9萬人份核酸檢測之后,第二次“交作業”,南京表現如何?

“上次排隊用了好幾個小時,這次20分鐘就採完了。”“我們更快,一家三口整個過程就5分鐘。”……這一次,來自市民的點贊不斷刷屏。

城市逐樓棟分時段採樣,農村逐村組叫號排隊,“錯峰”採樣避免交叉感染﹔科技園區發明排隊叫號系統,減少無效等待時間……

與病毒賽跑,南京辦法多了,步調穩了,預計26日基本完成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採集,爭取同日完成採集樣本檢測。

登記碼“爬上”紅馬甲

7月24日晚10點,江寧初級中學操場上,10名舉著手牌的引導員間隔列隊。他們前方的10間採樣室內,100名居民正在採樣﹔他們身后,長長的隊伍快速前進。“整個採樣現場類似工廠流水線,連軸轉動不停歇。”江寧街道盛江社區黨委書記馬雷說,社區摸索出這套交替進場的辦法,在降低聚集隱患的同時效率加倍提升,半小時即採樣完成500人。

“隊伍沒那麼長了,速度更快了”——這是南京人在第二輪核酸採樣中的普遍感受。

“鄰居們快去,網格紅色驛站有檢測點,小學校園也有檢測點。”7月25日上午9點,江北新區泰山街道明發社區小區微信群裡的一則消息,拉開了這個大型社區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的序幕。泰山街道重新優化採樣點設置,66個採樣點確保讓居民“從家出發不超過15分鐘就有一個”,完成一次採樣用時10-30分鐘不等。

在棲霞區八卦洲街道七裡村檢測點,“人形”二維碼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社區志願者身前和背后都貼上了大大的核酸檢測登記二維碼,來回走動供居民掃碼。看到不擅長使用手機的老年人,志願者就上前幫助錄入信息。棲霞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網格化工作機制,設立黨員志願服務崗,全區組織8500余人次黨員、巾幗、青年、“五老”志願者參與採樣服務工作。

“現在隨到隨做,5分鐘就可以搞定。”25日下午2點50分,秦淮區紅花街道辦事處核酸採樣點,工作人員3米一崗,幫助居民掃碼登記。街道綜合執法局局長王述航告訴記者,他們總結了第一輪核酸採樣的經驗,優化了現場流線和人員組織,居民更淡定、效率更高了。

建筑工地也沒有被落下。25日下午3點,小雨淅瀝。浦口區江北虹悅城項目工地,1500多名建筑工人分批列隊,魚貫進入設在項目部的臨時核酸採樣點。省人民醫院浦口分院派出16位醫務工作者,上門為工友提供服務。江浦街道村鎮建設黨支部書記丁波介紹,這是浦口區在建工地中施工人數最多的一個,預計兩小時內就能完成採樣,不影響施工進度。

錯峰採樣人從容

第二輪核酸檢測啟動前,准備工作早已開始。

用江北新區浦東苑社區黨委書記路清華的話說,這是“磨刀不誤砍柴工”。7月25日凌晨0點多,她和社區工作人員一遍遍對照,清點物資、人員安排等,確認所有准備工作到位才離開。“這是最近幾天回家最早的一次,但誰也睡不踏實。”第二天早上6點30分,他們已經到達“戰場”,再次查漏補缺,等待著居民前來。

“半個上午,我前后對接醫護人員、工作人員、志願者等70人次。”浦東苑社區網格員周旋,在這次“大考”中承擔協調統籌工作。這個戴著眼鏡、瘦瘦的文弱女孩,在第一次全員檢測中,統籌協調了24小時內130人次的工作銜接、后勤保障,以及物資安排。

25日上午10點,雨花台區雨花街道翠竹園小區28樓物業管家在微信群“喊了一嗓子”,數十戶居民有序走出家門,每個人手上都拿著一張淡藍色卡片。“1-2棟是綠色、3-4棟是橘色、5-6棟是紅色……”翠竹園社區黨委書記單亞麗說,小區50棟樓提前一天被分成不同顏色,採樣時清晰可辨、有條不紊。

在核酸採樣動員、排隊等候等環節,基層街道社區連夜總結第一輪核酸採樣得失,組織工作精細到每棟居民樓。

在興隆街道蒼山路社區,每一個小區每棟樓每個單元,都貼上了對應的核酸採樣時間表,讓居民“錯峰”採樣﹔雙閘街道新亭社區設立“時段長”負責制,“一時一區四員”模式發揮了大作用。

為進一步提升核酸檢測的效率,基層街道、社區、園區各展所長,想出了不少土辦法、新點子。

“叮咚!請至3號檢測台——”25日上午,一段簡易版核酸檢測叫號系統的短視頻在朋友圈刷屏。這是中國(南京)軟件谷針對第二輪核酸檢測連夜開發的智慧系統。“靈感來源於醫院、銀行的叫號系統,目前就是有序、快速。”南京軟件谷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進說,“小發明”的設計者是4名工程主管和維修工,用料就是普通的木板、信號燈、電線、呼叫器等,從籌備到調試花了兩天一夜。“3個小時完成超過4000人核酸採樣,老百姓都說‘超新奇’!”

除了城市社區,農村地區籌備工作也做得細致。考慮到可能出現台風、暴雨,六合區橫梁街道將15個採集點全部安排在室內,橫梁初級中學等6所學校以及當地一家雨花石廠房派上大用場。高淳區淳溪街道在17個室內採集點連夜設置回字形緩沖帶,並預留疏散通道,各村、社區以每個村民小組為單位,逐組分批通知,避免大規模聚集。

移動實驗方艙顯身手

江寧開發區二輪核酸採樣現場,有來自園區企業昂科利醫學檢驗實驗室的22名專業檢測人員,也有安徽馬鞍山市博望區的百名醫護人員。截至25日晚,這個跨省合作、多部門協作的多兵種“軍團”已奮戰一天一夜。

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升核酸檢測能力,是跑贏新冠病毒的重要支撐。記者了解到,在省有關部門統一調度下,各兄弟城市、駐寧單位以及有關企業給予大力支持,南京核酸檢測能力得到較快提升。其中一條重要措施就是緊急搭建移動式方艙實驗室。

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三期8000平方米的場館內,幾排白色帳篷,就是標准化核酸檢測平台。平台負責人介紹,該實驗室配備了華大智造全自動分杯處理系統和高通量自動化核酸提取儀,檢測效率較人工操作大大提升。首批建成投用后,若採用10混1混採技術,實驗室日檢測能力最高可達60萬人份,全部建成后最高可達200萬人份。

除華大基因外,碩世、金域、迪飛、譜尼等專業化的第三方移動式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也在大力支持南京核酸檢測。其中,首座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位於江北新區一家體育館,由南京江北新區企業世和基因旗下的迪飛醫學檢驗實驗室搭建,日核酸檢測量30萬人份。從23日晚7點開始運轉至24日晚7點,該實驗室檢測樣本已超13萬人次。

南京正加快形成與採樣能力和防疫需求相匹配的核酸檢測能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支撐。記者了解到,據保守估計,南京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採集樣本可在3天內全部完成檢測,南京爭取用兩天時間,即在26日基本完成900多萬份的核酸採集樣本的檢測。

□ 本報記者 李凱 王世停 仇惠棟

盛文虎 許雯斐 鹿琳 周敏 朱泉

(責編:蕭瀟、孟二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