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南通通州農路建成致富路 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2021年09月07日15:19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路風景一路歌

昨天,我們在通州區五接鎮開沙村開沙大道與基地路交界處看到,開沙島農路驛站正在建設中。今年,通州區在五接、東社、興東、十總、石港、金沙等鎮(街道)選擇6條環線,以開沙大道、東平路、政合路、成龍路、龍盛大道、於新路、石北橫路為代表,大力建設“美麗農路”。

通州全區管養農村公路2044.213公裡,通達到百姓家門口。這些連接城鄉,通向外面世界的交通線,已經成為城裡人的旅游線,農村人的創富線,奔向農業現代化、助推鄉村振興的產業線。

四通八達,觸目所及皆美景

五接鎮共有8個行政村,目前,共建農村公路97條,累計長度達110公裡。其中,以景區為主的四好農村循環線長約20.5公裡,由開沙大道、環島西路、開沙小區路等12條農路相連。

去年五一前夕,省交通運輸廳向社會公眾推介十條江蘇“最美農路”,通州開沙島旅游線入選。這條線路沿線建設了典園、江心禪寺、途居開沙島房車露營基地、南通洲際夢幻島、中國乒乓球訓練基地等一批以“休閑、垂釣、採摘、運動、美食、宗教、人文”為特色的景區。

開沙大道全長5公裡,是一條跨越長江北支線、貫穿開沙島全島的主干線。該道路打通了開沙島與外界的聯系,促進了開沙島的產業發展。2009年,恆力集團首次與通州區簽訂投資合作協議,一期項目落地﹔至2020年底四期項目簽約,恆力在通州總投資達到600億元。

江蘇恆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庾夏良說,初到之時,公司所在的長江荒灘上,不通路、不通電、不通水。而現在,島上的路四通八達,工人上下班從廠區到宿舍區每天都是大巴接送,透過車窗,看到的都是風景。 

開沙島是長江下游一個江中小島,原來島上大多是漁民,隻有一條窄窄的泥路通向“碼頭”,每月通過擺渡去鎮上集中採購生活用品,順便去郵局捎回報刊、書信,遇到潮汛,三五個月信息不通也屬常事。近年來,通州區在開沙島上建成“三橋三路”,總投資5000萬元的開沙大道貫穿小島東西,總投資4.5億元的東沙大橋乃全省最長的農橋。

長江實施禁捕后,原來的漁民退捕上岸。昔日江上漂,今日路上走。老家在洪澤湖畔,目前在開沙島上垂釣山庄幫人養魚的董玉江說:“我在江景花園買了商品房,家人都過來了,成為新通州人。每天開著電瓶車早出晚歸,生活安定。”

沐浴清新空氣,欣賞誘人景色。開沙島上的農路循環線,全程都是景觀。村民的住宅鱗次櫛比,呈非字形排開,農路貫穿其中,小車可以開至家門口。

南通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通州分中心黨支部與開沙村黨總支結對共建,組成路地共建示范崗,開展護路、用路活動。通州農路的管理養護資金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實施“路長制”,道路管養工作長效化運行。

挖掘特色,農商旅融合發展

從通呂公路折進東社鎮東平路,一股特色田園村的氣息扑面而來。該路長2公裡,寬5米,去年投入500萬元改成的柏油路,安裝了路燈。

路西邊是成片樹林,利用原有建筑改造的三棟民居融入其間,很有年代感﹔路東邊居民牆上有山水畫,江南小筑等圖案引人注目﹔路兩邊種植了櫻花、紅葉李、紅葉石楠、紫薇等植物,虞美人正在盛開。

在村公共服務中心二樓建有農耕文化展示館,360平方米的展廳裡,陳列著大大小小千余件農具。

路東側,8組村民周小香正在自家客廳縫制床上用品,婆婆剛散步回來,在門口的板凳上閑坐。周小香說,她家住海門區四甲鎮,2002年嫁過來時,西邊砂石路,一到刮風天,門口就不能晒東西。現在就像生活在公園裡。

東平村黨總支書記曹儀說,自2019年被列為江蘇省第三批特色田園試點村以來,村裡充分挖掘鄉土文化特色,探索產業發展路徑。

目前,村裡擁有26家電商,農家樂3家,民宿1家,在外農副產品銷售專營店16家。村營收入由2019年的59.86萬元提高到2020年的119.09萬元,增幅98.9%。

石港鎮睹史院村是鄉村振興示范培育村,今年投資100萬元,改造300平方米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及文化大禮堂,打造200平方米的村史館。目前,正在緊張施工。

10多年前,睹史院村水陸兩路並進,探索富民強村之路。先修農路,三縱三橫,至2013年,三四米寬的水泥路進戶率就達90%。貫穿村裡的漁灣水道,長達15.5公裡,在政府的開發下,漁灣水道成為國家2A級旅游景區。

去年,睹史院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江蘇12個村上榜,南通僅一家。

近年來,該村借助農路水路的優勢,借助漁灣水鄉的濕地資源,走出了一條農商旅一體化融合發展路子。前幾年,連接兩個碼頭的農路修好后,自駕游客就多了起來。他們往往從起點上船,到農家樂點上幾個土菜,休閑一番再返程。

睹史院村以農路提升為切入點,打造一批“田、塘、河、居、路”融合的田園景觀,村黨總支書記鎮永忠說:“目前,鎮裡正在與一家央企洽談,按照鄉村振興要求,借助漁灣景區,准備在睹史院村打造一個宜居小鎮。”

富民強村,水泥路成致富路

上周,我們開車進入石港鎮石北橫路。隻見南通洋馬健身器材有限公司門口,一輛大卡車正在裝運健身器材。“車上裝了80套健身器材,將通過南通一家外貿公司出口歐洲。”公司負責人邵建偉說,“去年門口的道路拓寬了,20噸的重型卡車都能直接開到公司倉庫,節省了運輸成本。”

志田村擁有42家企業,涉及紡織、鋼結構、健身器材、醫療器材等領域,去年村營收入近200萬元。

站在石北橫路北望,大塊大塊的稻田一片綠油油。去年,石港鎮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落戶志田村,建設面積4387畝,受益32個村民組1300戶。該村以此為契機,在項目區新建11.17公裡水泥路。

家住睹史院村10組的吳海峰原來在外地幫人家開大貨車,現在回到村裡,買了4輛重型卡車,一輛自己開,另外3輛租給人家開。每輛每年租金至少10萬元。他說,路通到了家門口,同樣跑運輸,為什麼不回來自己干呢。

興東街道土山村77歲的明金標做過村干部,他說,2001年前,村裡都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根本不好走,2008年底,村裡招標建了長8公裡寬5米的水泥路,他與家人一合計,決定辦一個織布廠。目前,工廠有6名工人,配備一輛運輸車,已經交給兒子打理。他平時在家看看報紙,打打門球。

村黨總支書記葛躍進說,去年村營收入280萬元,集體富裕了,村裡環境也進一步改善。

本報記者 趙勇進 任溢斌 本報通訊員 張力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