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生態

五年發展路步步綠意行 江蘇生態環境全面好轉

2021年10月13日07:16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五年發展路,步步綠意行

近日,南通市鳥類愛好者在如東沿海首次發現野生斑鷺。北京、深圳、杭州、南京等地的愛鳥人士們連夜驅車、打飛的過來一睹其真容。

隨著江蘇沿江、沿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珍稀瀕危物種在我省沿海濕地和長江水體被觀測到。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介紹,經專家初步統計,目前,全省本底調查共記錄省內物種數更新至6046種,珍稀瀕危物種165種。隨著本底調查的深入,可觀測到的物種數量將繼續增加。

“稀客”變“常客”,見証江蘇生態環境全面好轉。2020年,全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1.0%,較2015年上升8.9%﹔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0.9%。104個國考斷面優Ⅲ類比例達到87.5%,380個省考斷面優Ⅲ類比例達到91.5%,全面消除劣Ⅴ類。

8月召開的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上宣布,通過不懈努力,我省實現了生態環境從嚴重透支到局部改善,再到全面好轉的歷史性轉變。

五年發展路,江蘇步步綠意行。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13年首次以全委會的形式專題研究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十三屆江蘇省委把“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列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六大目標”之一﹔2016年底,以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啟動實施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的“263”專項行動﹔2018年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確立“1+3+7”污染防治攻堅作戰體系,同年,在全國率先成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向污染宣戰﹔去年,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專題部署美麗江蘇建設,將其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今年5月召開的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江蘇提出將在上海龍頭帶動下聯手浙皖,全面加強生態環境聯治共保,共同唱響新時代的“江南好”“太湖美”。

去年,南京PM2.5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優良天數比率超額完成“十三五”省定目標,這對一個產業結構偏重的特大城市來說並不簡單。

近年來,南京市委市政府將生態環保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書記版”責任書明確了“一把手”管環保的責任機制﹔“河長”“斷面長”“點位長”、四套班子挂鉤入江支流等制度得到層層落實﹔攻堅辦、水升辦、長江辦,多個議事協調機構一齊發力。同時,環保考核“一票否決”更是倒逼各級部門和板塊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增加環保投入、加大治理力度。

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錢鋒介紹,為實現精准治污,南京聚焦PM2.5和臭氧兩大污染因子,緊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問題,連續出台實施史上最嚴“治氣攻堅40條”“臭氧30條”。

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離不開一批凝聚智慧、符合江蘇特點的制度機制創新——我省先后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生態環保制度綜合改革試點省,全國唯一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試點省﹔在全國率先劃定省級生態保護紅線,配套出台監管考核和生態補償辦法﹔率先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發揮市場機制有效調配環境資源﹔率先推行水斷面“雙向”補償,運用經濟杠杆激發各地治污動力﹔率先實施企業環保信用評價,配套實施差別水價電價政策,這一做法已在全國推廣……環境美的特質日益鮮明,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 本報記者 吳 瓊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