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南通海門綜合整治青龍河 環境短板成生態樣板

2021年10月18日15:25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環境“短板”做成生態“樣板”

河道好似龍身,河口兩座土窯好似青龍眼,青龍河蜿蜒數十裡,流經四甲、常樂、三廠等區鎮,是海門區的一條重要入江支流。在老海門人的記憶中,河岸蘆葦青青,河水清澈。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來,青龍河沿線工廠碼頭林立,大量居民沿河而居,生產、生活污水和各種污染物進入河道,青龍河水質和沿線環境逐漸惡化。2019年9月,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了青龍河三廠工業園區廢水直排問題。面對這一環境短板,海門痛下決心,大力實施“區域整治、水岸共治”。去年7月2日,青龍河整治項目順利通過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的核查。省政協領導來通監督調研時,為青龍河整治點贊,肯定海門把環境“短板”做成了生態“樣板”。

今年以來,青龍河綜合整治力度進一步加大,各類“散亂污”企業和破舊違章建筑徹底拆除,整體環境充分得到改善,在此基礎上,生態、文旅等項目加速推進,實現華麗蛻變的青龍河猶如江畔明珠,亮眼璀璨。

溯源控源 治理成效初顯

治理河道,講究系統思維,首要之事就是摸清污染源頭。

2019年9月,青龍河整治系統工程開展以來,海門迅速行動,調集50多名部門、區鎮業務骨干,組織100多名村居干部,組建10個工作專班,成立青龍河整治指揮部,展開全面排查整治。通過人工排查,結合聲吶船、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工作人員累計查出排口112個,隨后推進截污納管和河道疏浚。

整治工作推開,多數群眾拍手稱快,但也有少數不同聲音:整治拆遷會碰到自家宅基地,截污納管對眼前的生活多少有些影響……鎮村干部一趟趟入戶走訪,耐心做好思想工作,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青龍河畔的違章拆除、截污納管、生活污水處理等順利推進。

“鎮村干部連續數月吃住在園區,同志們面對困難,迎難而上。”三廠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楊錦飛介紹,青龍河整治是一場攻堅戰,除了生活污水處理,“散亂污”企業拆除也是工作重點。為了拆除“散亂污”企業,園區黨員干部帶頭攻堅,日夜奮戰,僅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40多家單位的拆遷工作。

沉積多年的河障、垃圾、淤泥被清理一空,青龍河治理成效初顯。

治污清亂 實現清水入江

經過初步整治,青龍河水質明顯改善。但要保持河水常清常綠,依然有很多“硬骨頭”要啃。尤其是沿線依然有違規排污問題,情況較為復雜。

青龍河整治指揮部立即統籌部署,抽調人員混編混崗、駐點辦公,對整改完成情況進一步核查。成立綜合組及現場工作組,協調配合,實施日統計日匯報。指揮部就發現的問題及時討論,及時交辦,及時銷號,跟蹤督查。按照“溯源控源、截污治污、清淤清亂、活水綠岸”的思路,指揮部挂圖作戰,一項一整改,將整治任務落實到組,落實到人。

在青龍河問題披露之后的8個多月裡,海門累計投入4億元,對青龍河沿線生活污水排口全面清理、接管,拆違拆破7.8萬平方米,196家“六小行業”企業、17家無序畜禽養殖、11家“三場一站”、14個港口碼頭全部整改到位,水質達到消除劣V類目標要求。

今年以來,海門建立青龍河整治跟蹤督查機制,加強督查通報力度,對所有發現的問題事項,定期輪回巡查,定期通報情況,確保整改成效。同時強化常態化巡查監管措施,嚴防各類污染源死灰復燃。

如今,園區所有在產企業均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安裝雨水排口在線監測設備。此外,海門區政府正在建設青龍河水質自動監測站,對青龍河水質實施實時監測,及時掌握水質狀況及變化趨勢。

承載著海門歷史和記憶的青龍河重獲新生。“今年,青龍河成為市考斷面,1-9月份監測平均達到Ⅲ類水質,實現清水入江。”海門區生態環境監測站站長吳建平告訴記者。

海門還將繼續推進水污染防治項目,通過開展分散式農戶污水治理、建設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樣板區、推進沿江生態景觀帶建設等工作,實現舊貌換新顏。

植綠筑景 打造生態樣板

“水質明顯改善,異味沒有了,河道兩側種上了綠化樹,環境也優美了。”69歲的仇炳高是三廠鎮西村的村民,他告訴記者,仿佛又看到了小時候青龍河的樣子。

百年青龍,生態綠港。海門計劃總投資1.5億元,在青龍河兩側1公裡范圍內實施青龍港生態綠地項目,南至長江、北至規劃濱江大道,實施范圍達到44.6萬平方米。“目前,青龍港生態綠地已完成景觀土方施工、水系開挖及保留建筑修復,正在全面進行綠化種植、核心區建筑外立面裝修、景觀廊橋施工,項目已完成工程量70%。”青龍港生態綠地項目負責人潘陳杰介紹。

守望“青龍”,留住一抹記憶中的鄉愁。隨著青龍河治理推進,海門把綠顏作為發展的鮮亮底色,利用青龍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加緊文旅產業的規劃和開發,著力實現青龍河提檔升級。張謇青少年研學基地、青龍港文化場館、民宿、婚紗攝影基地……生態文明和青龍港老碼頭工業文化碰撞交織,青龍河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一幅更具活力、更有魅力的濱江畫卷正徐徐展開。

從“短板”到“樣板”,青龍河的重生深刻重塑了干部群眾和企業主的環境價值理念。上周,南通市政協組織四級委員來到青龍河畔,對青龍河治理開展實地調研,委員們充分肯定了青龍河治理成效。

百年前,青龍河上船來船往,人流如織。如今的青龍河,兩岸青翠、兩坡青美、河面清潔,猶如一幅生態長卷。夕照青野,觀河望江,我們亦是“畫中人”。

本報記者 丁威程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