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海安市委書記於立忠:發揮樞紐優勢,建設長三角現代化陸港城市

2021年10月20日16:19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南通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支持海安建設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城市,這既是南通市委對海安提出的新發展目標要求,更是海安“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使命責任。海安市緊緊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緊緊圍繞“樞紐海安、科創新城”發展定位,放大樞紐優勢,著力培育“樞紐偏好型”和“樞紐引致型”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全力打造布局完善、協同高效的綜合交通樞紐,公鐵水無縫對接的區域物流樞紐,交通、產業、城市聯動一體的融合發展樞紐,網絡互聯、數字共享的現代信息樞紐,努力建成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和國家物流樞紐城市。

依托得天獨厚區位優勢,搶先打造樞紐,步入跨越發展“快車道”

海安位於長江三角洲腹地,處在沿海交通走廊和北沿江交通走廊的交匯點,屬於江蘇城鎮密集地區的沿江城市帶﹔處於江蘇海岸線的中軸地段,是全省構建濱海特色城鎮帶的7個中等城市之一,連貫蘇南蘇北、輻射內陸東北。曾經,海安也是不通火車之地,公路干線狹窄,經濟發展滯后,長期被稱為南通的“小六子”。2004年新長鐵路開通,海安徹底改寫了 “手無寸鐵”的歷史。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拼搏,寧通鐵路、海洋鐵路、寧啟鐵路、鹽通鐵路相繼通車。現在,海安全市鐵路總裡程118公裡,四條鐵路線在此交匯,鐵路路網密度遠遠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是江蘇6個重要鐵路貨運樞紐之一﹔海安火車站集客運站、貨運站、車務段、編組站於一體,是蘇中地區最大的二級編組站。全市公路通車總裡程2573公裡,城鄉公路縱橫連網、寬闊通暢,擁有2條高速、3條國道、4條省道、5個高速公路道口,兩條高速、兩條國道都在此交匯。全市航道總裡程574公裡,通揚運河與連申運河在此交匯﹔連申、通揚、通榆、栟茶運河川流海安,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系﹔千噸級航道連申運河將海安與上海、南通等重要港口一線貫通﹔南通市唯一千噸級內河港口——海安鳳山港可實現內河集裝箱自由運輸,上海港的港口服務前置到了海安,上港集團ICT海安項目已經落地鳳山港並啟航。

從慢國道到快高速,從窄河道到寬航道,從普鐵時代到動車時代再到高鐵時代,海安樞紐優勢日漸凸顯、速度越跑越快。2020年,海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18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近14萬元,成為江蘇長江以北首個工業應稅銷售超2000億元的縣級城市,擁有百億級工業企業3家、50億級工業企業7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74家,位居南通第一﹔連續九年在南通市綜合考核中名列第一,連續兩年被表彰為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入選“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百佳縣市”,在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百強榜列第24位,在長三角縣域2021年上半年GDP前40強排名中列第12位,昔日的“小六子”如今已躍升為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放大綜合交通樞紐優勢,搶抓戰略機遇,打造通達暢聯“大門戶”

海安是長三角北翼門戶型城市,處於上海都市圈北翼,緊鄰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充分接受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輻射。滬蘇通鐵路、鹽通高鐵開通運營,海安全面融入沿海高鐵大動脈,全面擁抱“高鐵時代”,極大縮短與上海、蘇南、浙江的時空距離,融入“上海1小時經濟圈”,形成交通新格局。由上海開往華北、西北、東北的列車從滬寧線直接分流到滬蘇通線,通過鹽通高鐵、寧啟鐵路經海安開往北京、天津、青島、鄭州、西安等地,海安正快速成為京滬第二通道上的重要節點。通過寧啟鐵路、京滬高鐵、鹽通高鐵、徐鹽高鐵等,海安與南京、徐州共同構成江蘇物流樞紐“大三角”。

錨定建成“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的目標,海安將進一步發揮鐵路優勢,充分利用蘇中地區唯一鐵路二級編組站,全力推進鐵路物流基地鏈接和服務通州灣新出海口﹔搶抓海安—東盟方向中歐班列納入全國鐵路運行圖的新機遇,常態化開行中歐國際班列﹔以新長鐵路擴能改造列入《長三角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為契機,積極做好新長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服務保障工作﹔規劃建設高鐵樞紐東廣場,加快推進鐵路第二貨場立項。進一步發揮公路優勢,積極推進張皋過江通道北延以及新328國道南移,加快328國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建設,持續構建內聯外通的大交通格局。進一步發揮港口優勢,搶抓南通向海發展的重大機遇,積極擁抱大海,大力發展港口物流,以“內河到碼頭、港口通大洋”為目標,持續放大上港集團ICT海安項目效應,強化鳳山港與上海港兩港間的深層次合作,全力推進鳳山港與通州灣新出海口的互聯互通,實現內河港口航運與海港、海運的無縫對接。進一步發揮平台優勢,用好保稅物流中心、期貨交割庫、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等功能平台,全力爭創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持續放大海安作為互聯網二級節點城市的優勢,加快信息化數據平台建設。

立足特色產業基礎優勢,搶攻新興業態,構筑創新發展“新高地”

發揮雄厚的特色產業基礎優勢,突出創新主體地位,加速布局樞紐經濟、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等新興業態,著力推動樞紐、物流、產業三大優勢轉換,促進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樞紐功能鞏固提升。

壯大先進制造業,堅持“主導產業聚優、傳統產業提檔、前瞻產業布局”的思路,不斷提升十大產業發展能級,積極拓展航空航天、核工業、生物醫藥等領域,打造現代化產業集群。深入實施大企業培育工程,努力培育500億級特大型企業,形成以百億企業為塔尖、10億企業為骨干、億元企業為基礎的企業梯隊。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強化科創園區載體建設,探索重大技術攻關和創新項目“揭榜挂帥”,培育一批由精益生產向智能制造發展的“隱形冠軍”“單項冠軍”。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做大資本市場“海安板塊”。深入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全面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形成高端品牌“海安方陣”。

提升現代服務業,以現代物流、旅游休閑、健康養老三大主導產業為基礎,以金融服務、科技服務兩大特色產業為支撐,努力構建“3+2+N”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推動商貿物流園再升級,建強保稅物流、期貨交割、多式聯運、跨境電商、大宗物資交易等功能平台,全力爭創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加快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引進培育一批優質工業設計、文化創意、認証服務、軟件服務外包企業。統籌布局現代商圈、園區商圈、特色街區和商業綜合體,鼓勵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首店經濟、夜間經濟。深度發展現代旅游業,做響“河豚之鄉、休閑海安”品牌,打造華東特色旅游度假區、長三角知名生態休閑城市和蘇中旅游集散地。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節能環保、新材料等重點領域,謀劃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通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提升產業整體規模和綜合競爭力。搶抓特高壓、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發展機遇,打造新一輪基礎設施投資的新增長點。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支持企業“上雲”,推行“首席信息官”制度,推動企業“兩化”深度融合。促進5G與城市管理、醫療、教育、交通、環保等領域融合發展, 努力建設智慧型長三角重要陸港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城市。(作者系中共海安市委書記)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