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沛縣“親清學堂”畢業、開班一起辦

10月23日,沛縣各條戰線的優秀企業家和黨政領導干部齊聚一堂,共同參加“親清學堂”第一期畢業典禮暨第二期開班儀式,260名第一期學員順利畢業,220余名年輕的企業負責人和黨政干部即將同堂參加第二期學習培訓。
第一期怎麼樣?
沛縣“親清學堂”是沛縣縣委主要領導倡導並推動創設的,由縣委統戰部牽頭,縣委組織部和縣經發局、財政局、工商聯、機關事務管理處及格局商學徐州分院合力共建。
“親清學堂”是沛縣深化人才強縣戰略,加強高素質干部隊伍企業家隊伍建設,推動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戰工作守正創新的有益嘗試,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創新舉措,也是為全縣黨政干部和企業家增進友誼,共同成長提供的一個學習平台。
沛縣“親清學堂”承載著培養相互信任的干部和企業家、培養能夠擔起今后發展重任的干部和企業家、培養具有榮譽感的干部和企業家三大重任。第一期學員對象是全縣2019年度納稅排名前100名企業,全縣正科職以上黨政干部。
去年9月第一期“親清學堂”開辦以來,學員們通過學習視野更加開闊,思路更加清晰,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生產經營持續向好,圓滿實現了開拓胸襟思路,推動工作經營,促進政商關系親清,加快沛縣發展的目標要求。
“我深切體會到此次培訓既是一次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之旅,又是一次對標先進、查找不足之行,更是一次學經驗、找辦法的探索之路,真正實現了讓干部更懂經濟、讓企業更懂管理、讓政企更加融洽,為實現全縣‘兩個爭做’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沛縣“親清學堂”第一期學員、五段鎮黨委書記張興浩說。
沛縣的“親清學堂”座次安排很“講究”——黨政領導和企業家交叉入座,目的是讓百名民營企業家成為黨政干部的“同桌”,百名正科職以上黨政干部成為民營企業家的“同窗”,實現干部和企業家共同學習、互融互信、同步成長。
座次表每個月更換一次。“親清學堂”第一期學員、徐州金虹鋼鐵董事長羅長永記得第一次上課時,右面是縣委書記吳昊,左面是時任沛縣縣長的蘇偉。
“通過近一年的學習,既提升了自身綜合素質,又帶動本企業全體員工一起學習進步,參照‘親清學堂’的辦學模式與課程安排,金虹鋼鐵也開辦了各類學習班,制定學習獎勵政策,組織全員學習提升,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羅長永介紹,一年來,企業增加高級職稱1名,注冊安全師1名、建造師5名、培訓中級技能員工110多名,大大提高了全員知識與能力素質水平,為企業下一步高質量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第二期怎麼辦?
任何一個地方的發展,不管是黨的事業還是一個具體企業的發展,總歸是要薪火相傳一茬接著一茬干的,年輕一代承載著沛縣未來發展的希望。
據沛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趙士鵬介紹,“親清學堂”第二期培訓的主要對象有兩個,第一個是2020年度納稅排名前100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年輕一代負責人,第二個是全縣35歲以下科級及優秀股級干部。根據前期各單位推薦和預報名,經過綜合評估,選出35歲以下112名企業負責人和114名黨政干部參加第二期的學習。
“第二期培訓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在總結第一期辦學經驗並廣泛征求新老學員意見的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據格局商學徐州分院院長王國鋒介紹,主要課程是以經濟建設領域為主,比如經濟政策法規解讀、經濟發展新知識新理念培訓、企業管理創新實務培訓、企業家與黨政干部素質能力提升等,同時兼顧“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培訓方式以“格局雲課堂”為主導,兼顧量身定制的線下授課、座談沙龍、異地研修等。
“親清學堂”第二期教學管理採取考核和激勵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包括到課率、日常作業、階段性考試、結業考試等方面內容。完成規定課程並考核合格者,憑報名時出具的學費回單,由縣財政全額獎勵返還學習費用,同時由格局教育北京總部頒發《企業領軍人才研修班》《黨政領導干部綜合素養進修班》畢業証書,考核不合格的,學費不予退還。
“‘親清學堂’將企業家和干部聯合培訓,打破了之前干部培訓干部、企業家培訓企業家這種獨立的模式,讓機關干部和企業家一起學習,在業務和情感上深入交流,讓我們在低頭拉車的同時,和企業家朋友們一起抬頭看路。”“親清學堂”第二期學員、沛縣張寨鎮鎮長張鑫說。
江蘇鵬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莉則特別關注紡織等傳統產業面臨的嚴峻復雜的競爭形勢——要素成本的上升、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產能持續過剩。她希望通過在“親清學堂”第二期的學習,能夠准確理解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階段、適應新發展格局,更好地為打贏節能減排攻堅戰、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為何辦了又辦?
“‘親清學堂’第一期按照既定的計劃圓滿結束了,260名首期學員,包括我在內都順利畢業,下一步還搞不搞?每周三晚上上課,隔周六上午上課,確實壓力比較大。”沛縣縣委書記吳昊說,徐州市委提出大興“五風”,“第一風”就是大興學習研究之風,沛縣縣委去年提的大興“三風”,“第一風”是大興研究問題之風,都是在強調要不斷地學習,所以“親清學堂”還得繼續搞,學習永遠在路上!
“不管是黨政干部還是企業家,干工作干事業,跟著科學規律走和跟著自身感覺走,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形態。”吳昊認為,過去學一門知識,可以吃多年的老本,現在上個月學的東西,到這個月還管不管用都很難說,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的跟進式的學習。
前不久,吳昊和一名企業家交流談到“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時說:“問題在於首先要知道哪裡是風口,本事不在於你在風口上飛,而在於你知道哪裡是風口,這就是本事!怎麼才能知道?學習!”
為什麼第二期學員鎖定年輕干部和青年企業家?吳昊說,一直以來,沛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年輕干部和青年企業家的培養,特別是當前沛縣正全力爭做徐州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爭做微山湖地區縣域協同發展的示范區,沛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年齡輕的骨干隊伍,所以,特意將第二期培訓的對象調整為年輕干部和青年企業家。
理論隻有運用才能體現實效,沛縣縣委開辦“親清學堂”的初心很明確——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學習的最高成效最終也要體現在發展成效上。
“第一期的學員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我出了同一個題目——聽了這一段時間的課,哪一位老師,哪一個觀點,哪一段話,對你觸動比較大,你在實踐中是如何落實的?”吳昊說,兩次都是同一個題目,建議第二期還是這個題目,這個題目的意思是什麼?就是說“光學不練假把式”!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沛縣乘勢而上、再攀新高,合力奪取“兩個爭做”新征程全面勝利的起步之年。沛縣縣委希望通過常態化的系統性培訓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努力方向,聚焦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緊扣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要求,以更高站位踐行新理念,以更大力度謀劃改革,強化不爭先必然落后、不進位就必然倒退的理念,時時處處爭排頭當標兵,以一流的作風和業績體現應有的責任擔當。
◎徐報融媒記者 李夢虎 於瓏
沛縣融媒記者 蔡承鬆
通訊員 李輝 高雪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