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秋糧收獲進度超四成 全年糧食再奪豐收基本成定局

2021年10月30日07:57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機收減損,助力秋糧顆粒歸倉

□ 本報記者 顏 穎

霜降時節,江蘇多地水稻進入成熟期。放眼全省,江南江北田間機械轟鳴,一派喜人的秋收景象。記者了解到,當前,全省秋收工作已全面展開,秋糧生產總體呈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好形勢,全年糧食再奪豐收基本成定局。

秋糧豐收基本成定局

10月27日下午3時左右,記者來到淮安市盱眙縣馬壩鎮白鶴村的現代農業稻麥科技綜合示范基地,田裡種的徽兩優絲苗水稻品種已進入成熟期。金黃色的稻浪隨風起伏,五台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沉甸甸的稻穗被“吞”進收割機嘴裡,又從后方“吐”出黃澄澄的稻谷,田埂上彌漫著陣陣稻香。

“今年淮安市秋糧面積552萬畝,其中水稻475萬畝。目前已收割三分之一。全市水稻收獲即將進入加速期,預計11月上旬基本完成秋收工作。” 淮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倪建華介紹,9月至10月上旬,光照足、氣溫高,氣候條件十分有利於水稻灌漿結實,加之面積足,前期各項農機農藝等關鍵技術措施落實較好,今年水稻豐產基礎好於去年。

近幾日,啟東市北新鎮普東村冬娟家庭農場的1000多畝水稻田也進入成熟期。10月29日,農場正式開鐮收割。“這幾天早晨,我們很早就要檢查倉庫、烘干房,打掃場地,這樣稻谷收割完就能烘干加工,很多訂單已經下了,大米要加快加工生產。這一周都會很忙。” 農場負責人於冬娟介紹,今年主要種植南粳46、南粳5055品種,畝產在1200斤左右,加工出來的大米口感軟糯、富有彈性,受到江南人歡迎,主要銷售到長三角地區,新米批發價為3元-3.2元/斤。不過採訪中,她也表示了擔憂,由於今年台風對啟東地區影響較大,有200畝水稻出現倒伏,使得部分水稻減產,也加大了收割成本。

截至10月26日,全省秋糧收獲進度超過四成。但受10月上中旬低溫陰雨大風天氣影響,秋收進度受阻,季節緊張矛盾加劇。農業農村部門將積極應對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全力以赴搶進度、趕農時,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做好信息預警服務,確保秋糧豐收到手顆粒歸倉。

樹立“減損就是增產”意識

9月,農業農村部曾召開2021年全國秋糧機收減損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其中指出,機收是秋糧收獲的主要方式。要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的意識。在今年秋收中,我省也分外注重機收減損。

“當前,高淳區水稻已進入集中收獲期,全區今年水稻種植總面積12.85萬畝,目前已收獲70%。”南京市高淳區農業農村局農業裝備科副科長陳佳辰介紹,為做好今年“三秋”機械化生產和秋糧機收減損工作,高淳組織農機科技志願者走社入戶,深入田間地頭發放宣傳資料,面對面開展技術指導,提高農機手操作技能和機收減損意識,同時根據各鎮街種植面積、機具保有量等實際情況,提前做好作業機具需求和調度工作,保障糧食收獲進度。“我們還扶持新建農機庫房7000多平方米,滿足聯合收割機、糧食烘干機、拖拉機等各類農業機械停放需求,保障秋收秋種生產。”

“在收割環節,減損就是增產。現在農機越來越先進,收割過程的損耗率越來越低。”邳州市土山鎮炳華機插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賈炳華自己承包了500畝土地,合作社還為周邊村民的4000畝土地提供農機服務,“從2002年包地到現在,隨著水稻品種升級、農機升級,加上農機手技術提升,水稻畝產增加了200斤左右。”賈炳華說,目前社裡有20多名社員在從事水稻收割工作,秋收前就對社員做過培訓,要求他們注重農機操作規范。

早在9月中旬,鎮江市農機技術推廣站和市農機培訓學校就集中全市部分農機手,開展秋糧機收減損技術培訓,為保障秋收秋種工作,鎮江市組織投入大中型拖拉機及配套機械5600多台套,聯合收割機3800多台,力爭今年全市水稻機收水平穩定在98%以上。

句容市強民稻米專業合作社的龔於高告訴記者,農機對於農業生產的幫助巨大,以前人工收500畝地,要1個月,現在合作社1000畝地的收割,兩台收割機隻要兩周不到就能全部完成。“畝產1000斤的話,如果損失率降低1個百分點,1000畝地就相當於能增產1萬斤,今后一定要注意提升收獲質量,盡量降低機收損失。”

精細養護捧出高質好米

隨著水稻成茬收獲,今年的新米也陸續上市。近日,記者走進位於啟東市呂四港鎮呂復村的呂鮮人家米業廠區,潔淨明亮的廠房內,數台正在高速處理稻谷的機器不斷發出轟鳴聲。稻谷原料經過篩選、去石、碾米、分級、拋光等十多道工序的處理,晶瑩剔透的大米經由機器灌袋封裝后,被工人整齊地碼放在貨運托盤上裝車發運。

“整套流水線下來一個小時可以加工6噸至7噸,操作設備需要3個人,基本上實現了自動化。”啟東呂鮮人家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高浩然介紹,公司目前流轉3000多畝土地種植水稻,主要種植營養價值較高的南粳46、5055、9108等品種,採用海藻富硒肥等有機肥和生物農藥,把控種植品質,這幾天剛剛開始收割,預計11月中旬能全部收完。

“我們不僅種植,還實現了大米產供銷一條龍,提升稻米附加值。公司目標是大米生產標准化品牌化,躋身中高端產品行列。在整片稻田裡,有700畝稻蝦共生田專門生產有機米,批發價超7元/斤,1000畝用於種植綠色富硒米,批發價超2.3元/斤。公司專門注冊了自有品牌‘呂鮮人家’,去年銷售新米達四五千噸。”高浩然說。

當前,太倉市“三秋”大忙已拉開帷幕,全市水稻種植面積16.8萬畝、預計畝產625公斤,較去年均有所增長。太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馮瑞興介紹,近幾年,太倉市優良食味水稻品種面積佔比不斷增加,糧食生產全產業鏈不斷延伸。在太倉市現代水稻產業園核心片區,“雲山米都”等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相繼落地,農牧循環產業新格局初顯。新建的富硒大米功能產業園和“一米三寶”加工基地,整合優質稻米資源,生產出GABA米、胚芽米、免淘米等功能性大米,還與北京瑞寧齊國際健康產業集團達成合作協議,預計年銷售量將突破800噸。

“亭湖區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著力把農業品牌建設作為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頭等大事,重點培育‘亭糧’等重點品牌產品,擴大在全省的影響力。” 鹽城市亭湖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馬梅介紹,全區目前秋糧收獲進度超六成,水稻收獲進度近五成。水稻種植品種以南粳9108和淮稻5號為主,搭配種植南粳5718等優良品種,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

南京市高淳區的“定湖”大米有長香王、油粘米、碗香等系列,銷往上海、福建、廣州、浙江及周邊地區﹔泰州市的“姜堰大米”,將稻田養魚、養蟹等相結合形成純天然的無污染綠色生態農業產業鏈﹔鹽城市的射陽大米米粒飽滿,晶瑩剔透,馳譽上海、蘇南等地……秋收時節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江蘇新米不斷上市,再次印証著“水韻江蘇、魚米之鄉”已成為江蘇的特色文化符號。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