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11月江蘇累計救治30種大病低收入患者19.67萬人次

“最近感覺有力氣了,也想吃飯了,有精神了。”躺在泰州市中醫院腫瘤科病房內75歲的沈大爺,聲音洪亮。沈大爺家住泰州市醫藥高新區北徐村,兩年前因患上胰腺癌,前往醫院手術。“當時住院半個多月,前后花掉10多萬元,報銷后自己掏了2萬多元。感謝現在的好政策,不然都不敢做手術了!” 沈大爺說。前陣子,他再次感覺不舒服,到醫院檢查后發現癌細胞又轉移到肝和腸上,開始化療,同時用中藥調理。
在該院腫瘤科主任譚靜看來,隨著新技術的發展,過去的不治之症有了應對方法,醫保政策也越來越好,農村病人負擔越來越輕,這是近幾年的最大變化。“過去靶向藥物治療腫瘤,動輒二三十萬元一個療程,現在許多化療藥都已進入國家特藥目錄,能報銷了。”譚靜說,“像治療肺癌的一線藥奧希替尼,一年藥費最少要20多萬元,而現在可以報銷90%。”
記者從省衛健委了解到,5年來,圍繞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按照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大病有救助的健康扶貧方針,省衛健委會同扶貧、醫保、財政、民政等部門,完善政策體系,在“便利、控費、提質”上發力,讓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截至去年11月,全省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縣域內住院個人負擔的均次費用由2016年的1364元下降到367元,佔住院總費用的比例由2016年的32.05%下降到7.56%。
重大疾病是導致百姓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重要原因。2017年,我省開始組織對兒童白血病、先心病、乳腺癌等20種大病實施專項救治。2018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將病種擴大到30種,並採取成立專家指導組、制定專病診療方案、建立疑難重症會診機制等措施,提升醫療質量。
10月23日,在連雲港市東海縣人民醫院,一場特殊的心臟超聲檢查正在進行中。45名前來體檢的孩子中,有20名孩子被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接下來,他們將前往南醫大二附院,接受進一步檢查,並擇機進行手術。“心佑工程”發起人、南醫大二附院副院長李慶國告訴記者,近幾年來,團隊曾前往沭陽、泗陽、灌雲、濱海、阜寧、響水等省內經濟薄弱地區的200余個鄉鎮開展義診篩查活動300余次,免費篩查人數超5萬人。得益於省衛健委開展的健康扶貧專項救治行動,截至目前,已有400余名家境困難的孩子在南醫大二附院接受了免費手術。
截至去年11月,我省累計救治30種大病低收入患者19.67萬人次,其中治愈或病情好轉6.92萬人,轉入康復和正在治療的7.76萬人。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5年來,我省通過主動上門、免費簽約等多種形式,按知情同意原則,實現低收入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實行網格化管理。在全省,共有1.11萬個家庭醫生團隊正持續為低收入群眾提供“一對一”健康服務,使群眾從側重“有病看病”逐步轉向“治未病”。
省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省將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立、鞏固防止因病返貧致貧長效機制,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到2025年,農村低收入人口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將得到有力保障,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將逐步完善。重點幫促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將進一步完善,設施條件將進一步改善,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將進一步加強,服務公平性、可及性、有效性將明顯提升﹔重大疾病危害將得到控制和消除,衛生環境將進一步改善,居民健康素養將進一步提升﹔基本醫療有保障成果將持續鞏固,健康鄉村建設將取得明顯成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