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爭做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示范!“讓古運河重生”的揚州實踐

2021年11月13日15:38 | 來源:揚州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爭做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示范!“讓古運河重生”的揚州實踐

  彈指一揮間,一年時光倏然而過。

  去年11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視察,首站來到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揚州是個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是國家重要歷史文化名城。”行經親水步道,眺望正在建設中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總書記贊許這座城市,並對未來提出期望,要“讓古運河重生”。

  揚州市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

  沿著總書記的岸邊足跡前行,親切的話語言猶在耳﹔順著總書記的指引方向奮進,發展的變化歷歷在目。

  10月22日,中國共產黨揚州市第八次代表大會隆重開幕。黨代會提出,堅決扛起“讓古運河重生”的使命擔當,聚焦文化旅游名城建設,爭做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示范,讓“好地方”好上加好、越來越好,一步一個腳印把總書記為我們擘畫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模樣。

  活態傳承、國際交流,文化之河興旺奔騰

  流淌兩千年,縱橫六千裡,這是中國大運河寫下的壯麗史詩。在全球520條運河中,大運河最為獨特的價值在於,她不僅是世界最長最古老的運河,至今還是流動的、活態的文化遺產。

  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為國家戰略,大運河原點城市、聯合申遺牽頭城市揚州如何“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能否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全線關注。

  一年來,揚州圍繞“文脈和精神血脈延續”關鍵,緊扣“活態”主線,一系列動作和成果,彰顯扛起“讓古運河重生”的使命擔當。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展館

  6月16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標志性工程——總佔地約200畝、總面積約8萬平方米,以新唐風建筑融合傳統與現代之美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建成開放。

  這是國內首座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社會教育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運河主題博物館。相比於傳統博物館以精美文物讓人驚艷,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則用“活態”讓參觀者震撼——展陳仿佛被賦予了新生命。

  豐富的文物結合“5G+VR”技術,“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展覽閱盡大運河前世今生﹔沉浸式互動體驗,“因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展覽開啟一場穿越唐、宋、元、明、清的時空之旅﹔“運河迷蹤”展覽以“密室逃脫”的游戲方式,讓青少年了解運河水工科技、領略沿岸風物……

  試運營一個月,博物館共接待游客25.3萬人。在9月下旬舉行的第三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上,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榮登2020-2021年度“江蘇文旅消費人氣打卡地”榜首。

  去年12月21日,揚州運河文化投資集團揭牌成立。這個注冊資金30億元、總資產近80億元的大型國有文化企業,由十余個市級文化集團和文化企業重新組建而成。

  一年不到,以“活態傳承”為使命的運河文投亮出了“成績單”:

  中國揚州運河大劇院

  ——7月18日,總面積14.47萬平方米、總投資18.78億元的運河大劇院正式對外開放。在試運營的3個月間,累計承接演出50余場,接待觀眾超5萬人次,運河大劇院為藝術家提供了一流的表演和交流平台,滿足了揚州市民高層次的文化藝術需求,成為展示文化活力和魅力的重要窗口﹔

  ——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已獲中宣部批准加挂“中國印刷博物館廣陵分館”牌子,項目計劃於2023年底前完工,重點圍繞“非遺表演、非遺展示、非遺傳授”,通過“能聽、能看、能動、能感”形式,讓雕版印刷技藝實現活態化、旅游化和數字化展示﹔

  ——推進中國第一家化妝品生產企業謝馥春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漆器玉器非遺的時尚化轉型,打磨舞劇《朱自清》、大型音樂舞蹈詩《大運揚州》,填補演出市場空白。

  波瀾壯闊的大運河,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留下璀璨奪目的篇章。這一年,揚州續寫成就,國際交流與合作走在運河城市前列。

  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

  5月18日,2021世界運河古鎮合作機制會議在揚州舉行,國內外30多個運河古鎮代表圍繞“世界運河古鎮文化遺產保護與綠色可持續發展”主題,共商、共建、共享運河保護與發展路徑。

  4月8日,以“綠色城市、健康生活”為主題的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揚州市儀征棗林灣開幕。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首個如期舉辦的國際性園藝盛會,也是一次世界園林園藝文化的全景展示。

  184天的會期裡,國內外近220萬人次參觀,舉辦文旅、科普、研學活動超過1000場,世園會成為中國與世界友好交流和經貿交往的重要平台。

  生態修復、綠色航運,高顏值的經濟長廊

  長久以來,大運河兩岸是生態優美、經濟富庶的寫照。綠楊城郭是揚州。綠色生態,是揚州千年不變的底色。

  一年來,揚州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以“水清河暢岸綠”為總要求,嚴格生態環境監管,加強運河生態保護修復,加快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建設。

  俯瞰江都水利樞紐

  一樹金黃,一地靜美。江都水利樞紐的銀杏大道,迎來一年中最絢爛的時節。

  展覽館內,一座抽水閘模型正在演示整個抽水過程:巨大的螺旋槳在泵機的牽引下緩緩旋轉,將江水源源不斷地沿著輸水管道抽送到河面,此時送出的江水高程已比另一面高出了幾米,“水往高處流”就這樣成為現實。

  江都水利樞紐位於京杭運河、新通揚運河和芒稻河的交匯處,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源頭,被譽為“江淮明珠”。這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電力排灌工程、亞洲最大的泵站樞紐。今年6月,江都水利樞紐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南水北調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新運河”,每年,數億噸清水經江都水利樞紐提水北送,緩解北方之渴。

  真正實現“一江清水北送”背后,是揚州堅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而付出的真金白銀:先后投入200多億元用於水源地保護區的治理,破解河湖水網供水的水質管控難題。

  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發布的2020年揚州市南水北調主干線水功能區水質監測報告指出,“源頭”取水口水質全面轉好,其中Ⅱ類水佔比已達到90%以上。

  大運河高郵段

  2020年底,全長約10.6公裡的廣陵區京杭運河景觀帶建設啟動,兩岸砂石碼頭(泊位)、小船廠、混凝土攪拌站全部拆除,進而實施公園體系建設、廠房改造利用以及重要節點改造和活化利用。

  “從施橋船閘至邵伯船閘,大運河兩岸各退讓100米,形成綠色防護帶。”市生態環境局生態處處長孫江介紹,目前,兩岸已建設9個公園,伴隨著環境提升,鳥類、魚類逐漸活躍,生物多樣性保護效果開始顯現。

  京杭運河揚州段全線,是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和揚州市共建的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從去年起,江淮生態展示區、千年古城活力區、黃金水道江河交匯區三個功能板塊建設全面啟動,重點實施航運效能提升、運河文化展示、綠色生態廊道、南水北調船舶污染防治示范區等四大建設工程。

  “大運河的貨物運輸量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2020年,京杭運河揚州段船舶通過量達4.2億噸、貨物通過量3.2億噸,是三峽船閘的2.9倍,是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和經濟長廊。”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宇說。

  “文化+”引領、“+文化”破圈,文旅融入現代生活

  揚州東關街

  文化是詩,旅游是遠方。如果詩和遠方交相輝映在歷史古城,定然綻放耀眼的光芒。

  古城,是揚州歷史文化的根脈所在。尤其是5.09平方公裡的明清古城,擁有“雙東”、仁豐裡、皮市街、南河下四大歷史文化街區,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最有“中國味、文化味、市井味”的歷史城區。

  對於擁有數百處歷史文化遺存的古城,文旅融合顯然大有可為。

  皮市街

  今年5月15日,一場文創集市“皮市集”在皮市街上演。皮影戲、油紙傘、漢服秀、街頭歌手……數十家文創門店集中發力,3小時吸引1.5萬人次前來“打卡”,其中60%為20-40歲的年輕人。

  僅僅690米的老街,何以迸發如此活力?

  “這是用‘文化+’引領、‘+文化’破圈,讓文旅融入現代生活帶來的消費升級。”東關街道黨工委書記程銳說。

  皮市街毗鄰古運河畔,串聯了“雙東”、南河下兩大歷史文化街區。百余處傳統風貌建筑,9個市級以上文保單位,厚實的文化底蘊,讓老街自帶“流量”。而讓久浸時光的老街煥發青春的關鍵,在於瞄准文創集聚地和文青“打卡地”定位、鼓勵原住民自主經營。

  走進老街,圍爐燒餅、大油火燒等傳統美食和浮生記、邊城書店等 “網紅”小店交錯,一批特色品牌店鋪“古韻味”與“新文化”並存、“文藝范”和“煙火氣”共生。

  市民觀展

  博物館既是文化大客廳也是旅游目的地。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館不僅是展覽空間,還是文化空間、旅游空間、休閑空間以及購物空間。

  2020年底,揚州文化博覽城建設完美收官,市區新建和完善提升、恢復的文博場所達149處,含內設挂牌展館等182個,遠超當初規劃的109處。

  一年來,百余文博場所的溢出效應愈加顯現,它不僅讓“文化旅游名城”聲名遠揚,也讓運河文旅更有意思、更有意義。經過梳理的100多個文博場館串成了16條主題參觀線路,納入參觀人次統計的30家文博場館舉辦各類臨展191個,累計接待量逾千萬人次。

  “隨著文旅融合走向深入,文博場所成為市民游客觸摸歷史、了解城市、親近運河的‘無聲講解員’和國民教育的‘第二課堂’。”原市文化博覽城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洪軍說。

  揚州蜀岡

  堅持“文化+”引領、“+文化”破圈,文旅融合方能生根。

  市第八次黨代會報告勾勒的大旅游產業發展願景,提出加快建成光線(揚州)中國電影世界、東亞文化產業合作(揚州)園區、萬有(揚州)國際旅游度假區、華僑城二期等重大文旅產業項目﹔加快縣域旅游產品的開發建設,串點成線、市縣聯動,打響“千年運河·水韻揚州”文化旅游品牌,形成以主城為中心、以大運河為主軸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到2025年,旅游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0%,成為揚州高質量發展的特色支柱產業。

  (來源:揚州發布 編輯/王楠)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