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綠色環保行業的這項大獎,緣何花落南京這家企業?
圖為獲獎畫面。企業供圖
“3060”雙碳目標下,包括建筑行業等能耗大戶,如何盡早實現節能降耗頗具話題度。究其原因,在高研發成本的背景下,技術創新仍然猶如“天塹”。11月23日,來自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家制造企業,卻憑借直擊“建筑節能”痛點的創新技術,拿到了世界綠色環保行業的高含金量大獎。
當天上午,保爾森基金會和清華大學正式揭曉了保爾森獎,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加”)憑借“建筑制冷系統綜合能效提升與投資創新模式”摘得桂冠,榮獲綠色創新類別年度大獎。這家企業有何“秘籍”?人民網注意到,該獎項從創新、可復制、具有經濟和環境雙重效益等多個維度評價。天加在技術創新的同時,能夠解決“投資回報”行業難題,便是其脫穎而出的關鍵。
權威獎項,引數百企業角逐
保爾森獎由保爾森基金會於2013年發起,自2017年起與清華大學聯合主辦,是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域備受關注的年度獎項。該獎項對在中國境內推行的創新的、可復制的、具有經濟和環境雙重效益的市場解決方案進行表彰和獎勵,以應對最為緊迫的環境挑戰。
在全球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保爾森獎”創立“綠色創新”(GreenInnovation)和“自然守護”(NatureStewardship)兩大類別,獎項立足於城市人居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兩個維度,尋找當年在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創新解決方案。
為此,“保爾森獎”設立獨立評審委員會,匯聚中美知名的城市、經濟、金融、能源、生態、環保等領域專家。評審委員依據行業最高標准對參選項目進行評估,並對入圍項目開展實地考察,最終遴選出最佳年度獲獎項目。
“今天,我們有機會走上一條更可持續的道路,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的雙重危機。”頒獎儀式上,保爾森基金會主席亨利·保爾森表示,“企業、政府和機構擁有不可思議的創新精神。多方合力,加以新思維、更明智的投資和突破性技術,或能引領變革,震古爍今。這正是‘保爾森獎’的精髓所在。”
據了解,本次與天加競爭的,還包括來自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134個申報項目。對於其脫穎而出的原因,評委會聯席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院長、總建筑師庄惟敏院士在頒獎典禮現場稱,“基於中國及全球其他國家對於綠色制冷的緊迫、大規模需求,天加模式的推廣應用可以有效推動制冷行業的綠色高效發展,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以及減緩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技術創新,直擊“建筑節能”痛點
根據《中國高效空調制冷機房發展研究報告(2021)》顯示,建筑能耗佔社會總能耗35%,制冷系統佔建筑能耗50%,制冷用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15%以上,且耗電量年均增速20%。因此提高建筑制冷機房能效,是改善建筑總能耗,減少用電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事實上,提升建筑制冷能效則面臨三大嚴峻問題:一、制冷系統能耗佔比高,是碳排放的主體之一﹔二、全球建筑制冷機房能效普遍偏低,目前而言,中國制冷機房平均綜合能效(SCOP)均值僅為3.6,美國制冷機房平均綜合能效(SCOP)均值僅為4.0﹔三、誠信體系不足,系統能效沒有統一的標准,節能數據單方檢測,導致節能推廣模式受限。
人民網了解到,就業內而言,面對迫在眉睫的重大難題,更多的解決方案隻關注空調設備自身的能效,而忽視系統其他方面的節能潛力。
“廣州地處亞熱帶,屬於夏熱冬暖地區,制冷季節長,空調能耗高,廣州地鐵非常重視‘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工作,針對客戶制冷系統高能耗痛點,我們專注於客戶負荷特性、管理習慣以及業態特點,採用數據建模,深度學習算法,實現主動尋優的自控,風水電集成、軟硬件一體。”天加綠色成員福加自動化總經理李新美說,通俗而言,為建筑制冷系統節能降耗,好比為汽車降低油耗,天加的關注點不僅在於“發動機”本身,更在於優化汽車的各個零部件來實現整體降耗。
“我們一直在履行工程師思維,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用真實的可量化的數據復制到各個專業制程場景。”天加董事長蔣立介紹,採用這一創新模式的廣州地鐵高效機房示范站,每年節電量高達76.4萬度,寧波地鐵高效示范車站,每年節電量也可達65.8萬度。天加還帶著這一創新成果走出國門,應用了天加高效機房的新加坡AlexandraPoint大廈改造項目,年均空調系統費用從24萬美金降至6萬美金﹔印度尼西亞OneGalaxy商業綜合體項目,年節電量約370萬度。
此外,在解決“投資回報”難題方面。天加充分考量用戶需求和擔憂,將通用和高能效機組進行合理匹配,使財務投資趨於更為合理。積極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參與行業標准的制定,推進制冷行業的綠色高效發展,真正實現了制冷系統全生命期的成本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南京天加還率先行動,聯合中國質量認証中心、江蘇省質量和標准化研究院、中冷通質量認証中心有限公司、東南大學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共同啟動空調行業首個“碳足跡產學研”項目。該項目為國內首個,為空調產品全生命期減少碳排放,從理論到實際應用提供技術支撐,不斷填補標准化的空白,讓中國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技術,與世界接軌,為“雙碳”目標事業上,做出中國企業的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