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徐州市代市長王劍鋒:增強答卷意識 保持趕考狀態 更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2021年12月29日13:42 | 來源:北京西路瞭望
小字號

原標題:政聲 ▏徐州市代市長王劍鋒:增強答卷意識 保持趕考狀態 更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是我省邁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做出全面謀劃,對今后五年江蘇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進行系統部署,特別是省委吳政隆書記參加徐州代表團討論時,提出徐州要更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以新氣象新作為在淮海大地續寫新的時代華章,交出一份讓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合格答卷,為我市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賦予新的使命、指明前進方向。

2022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五周年。我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增強節點意識、答卷意識,保持趕考狀態,深入踐行總書記視察江蘇、視察徐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省黨代會的決策部署和省委對徐州工作的最新指示要求,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戰略目標,扛起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徐州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為全省現代化建設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五個徐州”錨定目標指向

目標引領方向,激發奮進力量。我們堅持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作為統攬全局工作的總綱,近年制定實施10個方面工作意見,建立健全專題化推進機制,形成系統工作架構、科學運行機制和完備保障體系,工作成效得到中辦回訪調研組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市GDP連跨兩個千億台階,經濟總量排名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27位,125項工作受到國務院和省政府真抓實干激勵表彰,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獲得國家和省肯定支持。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已將《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規劃》列入國家年度重點區域規劃編制計劃,不久前公布的《“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支持徐州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

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徐州系統謀劃“十四五”工作布局,制定出台規劃綱要,聚力建設實力徐州、創新徐州、美麗徐州、善治徐州、幸福徐州“五個徐州”的目標任務,審議出台34個重點專項規劃,引領全市上下扎實推進現代化建設探索實踐,推動“強富美高”新徐州建設再上新台階。

聚力建設實體經濟支撐有力、產業發展更加充分的實力徐州。圍繞強化產業支撐,統籌推動產業規模擴張、層次提升、科技支撐和智能引領,力爭“十四五”時期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均超1萬億元,形成2-3個在國際國內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集群,特色產業體系優勢明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聚力建設科創資源加速匯集、體制機制更具活力的創新徐州。強化創新引領,推動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持續激發,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載體實現重大突破,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加速轉化,關鍵領域改革不斷深化,高標准市場體系基本建成。

聚力建設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美麗徐州。更嚴標准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推動美麗徐州建設的空間布局、發展路徑、動力機制基本形成,大氣、水、土壤環境明顯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減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更加顯著,建成美麗中國“徐州樣本”。

聚力建設治理能力持續增強、治理體系更加完備的善治徐州。堅持效能提升、重心下移,推動基層民主法治更加健全,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顯著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健全,人民安全感持續提升,平安徐州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聚力建設中心城市魅力彰顯、生活品質更加優越的幸福徐州。主動對標省會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打造區域性功能平台,建設名副其實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公共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力顯著增強,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民生福祉全面提升。

以“五大行動”強勢開創新局

徐州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生態轉型、社會轉型,轉型發展取得重大突破,近年先后獲批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等,國家創新型城市通過驗收,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榮膺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創新構建“四位一體”社會治理體系,獲批全國第一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三次躋身“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徐州結合實際制定並實施產業發展、城鄉建設、創新驅動、民生改善、黨建強基五個“三年行動計劃”,按照“一年有突破、兩年上台階、三年見成效”的思路,動員全市上下真抓實干,緊張快干,奮力推動現代化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強力推進產業發展。堅守“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導向,在項目建設、產業集聚、企業培育和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發力突破,大力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加快構建“6+4”先進制造業和“6+3”現代服務業體系,產業競爭力、市場活力大幅增強,板塊經濟全面振興,現代產業體系支撐力更加穩固。

統籌協調城鄉建設。堅持以城帶鄉、融合發展,高標准完善城市規劃設計,高質量推進重大功能性項目建設,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構建城市更具魅力、鄉村更有活力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著力強化創新驅動。突出科技創新核心地位,加快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完善科創平台體系,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持續推動民生改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立經濟發展與居民收入增長聯動機制,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聚焦“八個更”逐年辦好辦成一批民生實事,努力實現公共產品供給均衡高效、民生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完善。

扎實推進黨建強基。重抓基層黨建“八個基本”,通過3年的持續努力,全面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

以“五大工程”推進重點突破

徐州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堅定不移攻堅突破短板弱項,特別是作為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堅韌的戰略定力轉方式調結構,完成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要事,產業質效不斷提升、城市更有品質、生態環境更加優良,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蝶變。

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我們按照省黨代會決策部署要求,聚焦現實需求最迫切、引領作用最明顯的五個方面,研究制定工業倍增、科創平台建設、生態修復、智慧治理、城鄉安居“五大工程”,引導全市上下重點重抓、務實篤行,大力推動全局工作重點突破、整體提升。

實施工業倍增工程。突出大抓產業、重抓制造業鮮明導向,加快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基本翻一番,工程機械與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達3000億元,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分別突破1000億元,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分別突破500億元,產業質態明顯提升。

實施科創平台建設工程。圍繞提升科創平台承載力和貢獻度,突出抓好高新區進位爭先、“城谷區”提檔升級、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國家實驗室建設等重點任務,創成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和“科創中國”試點城市,重點布局建設國家、省技術(產業、制造業)創新中心3家,構建完善高效的科創平台體系,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聚能。

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地”治理修復和環境保護,實施總投資約224.8億元、五大類84項重點項目,到2025年廢棄採石宕口全部實施治理,採煤塌陷地綜合治理率達到70%,持續打造生態修復“徐州模板”。

實施智慧治理工程。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系統推進社會治理制度、模式、手段創新,搭建集成指揮中樞、數據共享、場景應用、組織保障於一體的智慧治理架構,全面提高民生服務便捷化、社會治理精准化、政府決策科學化水平,力爭建成全國社會治理建設的典范城市。

實施城鄉安居工程。深化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成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體系,到 2025 年新增保障性住房12.87 萬套,主城區棚戶區改造全面完成,新增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7. 76 萬戶,讓群眾在住有宜居中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五種風氣”錘煉過硬隊伍

徐州突出政治建設統領地位,深入實施“黨建+”工程,落實“五突出五強化”干部選用機制,馳而不息糾治“四風”,“三清示范區”建設取得扎實成效。省黨代會明確提出:“干部是成就事業的關鍵因素,是推進江蘇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省委吳政隆書記要求徐州廣大黨員干部繼承先烈遺志、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決扛起光榮使命,不懈奮斗、共同奮斗,以新氣象新作為在淮海大地續寫新的時代華章。

當前,徐州各項事業發展迎來許多難得的重大機遇,也面臨著一些嚴峻的問題挑戰。在全省現化化建設大局中展現徐州擔當、作出徐州貢獻,必須依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我們提出全市黨員干部必須大興學習研究、真抓實干、攻堅克難、改革創新、勇爭一流“五種風氣”,充分激發團結拼搏、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精氣神,努力以良好作風錘煉過硬的干部隊伍,以優良黨風政風帶動社會風氣,以好風氣履行新使命、譜寫新篇章。

大興學習研究之風。動員黨員干部狠抓學習強本領,堅持在干中學、學中干,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與時俱進學習新理論、新政策、新知識,提高抓招商引資、抓項目建設、抓為民服務的本領,在深入研究上下真功夫、出好對策,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真正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行家裡手。

大興真抓實干之風。要求黨員干部不斷提升工作執行力和落實力,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狠抓工作推進,求真務實、埋頭苦干,雷厲風行、緊張快干,深入細致、一抓到底,以實干推動事業發展,以實效贏得群眾滿意。

大興攻堅克難之風。黨員干部必須把使命放在心上、責任扛在肩上,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斗爭精神,勇於直面問題、迎接挑戰,敢於知難而進、動真碰硬,善於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破解難題中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大興改革創新之風。堅持改革破題、創新制勝,用好“三項機制”,推動黨員干部持續解放思想、打破思維定勢、擺脫路徑依賴,依靠改革創新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爭取工作主動、贏得發展先機,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創造更多的徐州典型、徐州經驗。

大興勇爭一流之風。強化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鮮明導向,引導黨員干部樹立高目標高追求,敢為人先、不甘平庸,自我加壓、追求卓越,積極爭第一、創唯一,力爭各項工作爭先進位、走在前列,努力創造在全國全省領先率先的新業績。

美好藍圖已經繪就,光榮使命催人奮進。徐州承載著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更高期望、更大責任。我們將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省黨代會新部署、新要求,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聚焦聚力更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為“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徐州貢獻。

(作者王劍鋒系徐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