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代表委員熱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 努力讓每個江蘇人享受高品質生活

2022年01月22日07:43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努力讓每個江蘇人享受高品質生活

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質化。對標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江蘇有哪些“短板”亟待補上,哪些“長板”還需拉長?如何把有限的財力用到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不斷提高“民生七有”的精准供給能力和保障水平?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和調研思考,代表委員們帶來了不少“金點子”。

補齊短板,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

基本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接民心。在不少代表委員看來,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尤其需要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持續向基層、農村和困難群眾傾斜。

“每個人都應享受均等的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之一。”省政協委員、省社科院副院長陳愛蓓認為,均等化主要解決的是不公平的問題,這種不公平、不均衡,既存在於城鄉、地區之間,也存在於不同社會群體之間,而結合江蘇實際,基本公共服務最大的短板在農村。“由於長期以來城鄉二元體制,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欠賬’較多,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后,成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的一個突出體現。”她認為,逐步增強農村地區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能簡單地做“加法”,而應不斷提高城鄉一體化統籌水平,久久為功地破解難題,從根本上縮小居民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城鄉差距。

補上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這塊“最短板”,省政協委員、江蘇運通律師事務所主任謝士靈建議,樹立全省“一盤棋”的理念,以制度為切入口,填平橫亙在城鄉之間的無形溝壑。他提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核心在於促進機會均等,重點是保障人民群眾得到基本公共服務的機會,而不是簡單的平均化。“結合我省各地發展水平不同,要因地制宜明確基本公共服務享有者應享受到的權利清單,以標准化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要與財政保障能力之間尋找最佳平衡。”

疫情大考,也考出了公共衛生領域的短板和不足。“有呼必應、有應速達,是實現‘均等化’的前提。”省政協委員、徐州市衛健委主任梁軍認為,隻有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才能保障全體公民享有的機會均等、結果均等。她建議,加快打造快速高效的公共衛生應急反應體系,全力打造區域性醫療中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集團化、品牌化、優質化、均衡化發展。

鍛造長板,精准提供更優質服務

在教育、醫療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江蘇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如何“好上加好”,聚焦老百姓需求精准提供高質量的基本公共服務?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具體要求,為新一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推動“雙一流”大學高質量發展,省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鄭永安與記者分享了“南航經驗”:在溧陽設立天目湖校區,與南京市秦淮區啟動一系列合作,共建南航附屬鄭外教育集團、聯合啟動南航秦淮創新灣區建設……在他看來,去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1萬億元,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雙一流”高校要發揮引領作用。“很多大學在省內建設校區和研發機構,將給城市導入優質的教育資源、人才力量、創新元素,有助於提高整個城市的創新能力、文化氣質和人口素質。”接下來,南航將進一步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提供更多優質人才資源、教育資源和創新資源。

“隨著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提升,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越來越搶手,就業質量越來越高,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省政協委員、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丁志春說,政府工作報告對積極推進中職“領航計劃”和高職“卓越計劃”提出明確要求,提振了全省上下對職業教育的信心。“期待在確保教育公益性基礎上激活社會力量參與積極性,推動我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省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曾莉注意到,從“中醫大省”邁向“中醫強省”,江蘇還存在中醫與中藥發展不平衡、中醫藥創新發展體制機制矛盾突出、具有江蘇地域特色的中醫藥創新產品不足等諸多問題。曾莉表示,加快中醫強省建設,南京中醫藥大學將進一步支持中西醫交叉創新臨床和基礎研究,推出更多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

省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獻所所長陳仁壽去農村義診時發現,農村老百姓對中醫的需求量較大,但苦於“家門口”的好中醫很少。他建議,加大中醫人才培養力度,統籌全省各地的中醫報銷比例。“在蘇南部分地方,中醫的報銷比例可達80%,但有些地方遠遠低於這個數字,推進中醫領域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優質化,提高中醫的報銷比例也應納入其中。”

共建共享,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提出,到2025年,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在省政協委員、江蘇省人民醫院院長趙俊看來,突破行政區劃限制、實現資源聯動和最優化配置,才能真正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共建共享。比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加大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力度,就是打破區域壁壘,實現“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的有效舉措。“我們將聚焦影響江蘇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老百姓主要的健康需求,集中優勢資源進行重點攻關,努力提供更精准、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談到共建共享,很多代表委員不約而同地談到了信息技術。對於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務,省人大代表、豐縣師寨鎮邱堤口村黨支部書記韓雪俠有著切身感受。近年來,豐縣實現城鄉教育、醫療、公交、供水、燃氣等“八個智慧一體化”的統籌建設,343個行政村的鄉村治理實現高度數字化、網絡化。“農村孩子可以在線聆聽‘名師課’,農民用手機就可以看上專家號,村裡有了直達縣城的公交車,大多數人家通上天然氣、用上自來水……數字化,讓我們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好日子。”

在省政協委員,民革無錫市委主委、無錫市衛健委副主任徐雯看來,信息化建設,是推動醫療資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方式。通過互聯網技術,醫生不僅可以把問診從線下“搬”到線上,還能通過健康檔案全域范圍內的共建共享,全方位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借助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改革,將是今后的方向。”(顧敏 楊頻萍 蔣明睿 方思偉 陳明慧 徐睿翔 陳珺璐)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