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宜居江蘇·特色鄉村》系列報道之三

孝愛之地繪就“富民強村”新畫卷——常州湟裡鎮西墅村

2022年03月04日10:25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江蘇鄉村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江蘇鄉村紅色資源的活化利用,彰顯鄉村紅色文化魅力,既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也是教育廣大黨員群眾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的重要載體。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江蘇鄉村規劃建設研究會對已命名的省級特色田園鄉村中具有紅色文化印記且實施成效較好的村庄進行了梳理,人民網將選取最具代表性的紅色村庄,陸續推出,以激活紅色記憶,發揚紅色文化。

江蘇省常州市湟裡鎮西墅村村貌。江蘇鄉村規劃建設研究會供圖

西墅村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湟裡鎮的中部、蘇南第二大湖滆湖的西岸。

西墅村徐家祠堂內有一口井。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在村附近活動,被日寇包圍,無法突圍,村民為了掩護新四軍,讓他們脫下軍裝,化裝成百姓,並把軍裝、武器捆扎好,沉於井內,井口用兩塊青石板蓋住,並覆上厚厚的泥土。

日寇進村后,對全村進行搜查,並把村民集中至祠堂,希望問出新四軍蹤跡,然而村民一致說村內沒有新四軍,日寇一無所獲。待日寇撤離后,新四軍戰士安全地把軍裝和武器取出,再三感謝村民的掩護。離開前,戰士們擔心日寇再來時發現古井會引起懷疑,影響到村民百姓的安危,就建議村民們仍用青石蓋住井口並覆以泥土。隨著時間流逝,祠堂早已被拆除,有人曾搜尋過該井,可由於時間久遠,長輩們也隻知大概方位,不知確切位置。

在西墅村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在開挖時偶然挖到兩塊青石,使古井重見天日,井水依然清澈透明。為了更好地弘揚和傳承革命傳統,村委加強了對古井歷史和文化的保護。這口古井不僅見証了革命年代的烽火歲月,也是軍愛民、民擁軍的最好詮釋。

江蘇省常州市湟裡鎮西墅村村景。江蘇鄉村規劃建設研究會供圖

孝道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墅村有條河,因晉人王祥冬天為繼母在冰上捕魚的事情而得名——孝感瀆。傳承孝道、孝老愛親的社會風氣長久以來在村裡蔚然成風。

在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中,西墅村在重要場所、空間節點、文化中心展示黨建文化的同時,還著力於傳承臥冰求鯉的孝道文化,打造以中科院院士蔣華良為代表的鄉賢文化,展現以種植草坪、苗木等農業產業特色的田園文化,進一步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村營造出良好的家風、村風、民風環境,著力打造以“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為重點,“三生和諧最美孝道村”。

西墅村還集聚了一大批優質企業,工業企業成為村級經濟的主要來源,更為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鄉村振興,就是要讓村民對腳下熟悉的土地、對家園未來的變化更期待。西墅村在“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中通過做好村企聯建文章,既讓企業員工的“菜籃子”豐富了,又使村民的“錢袋子”鼓足了。接下來,西墅村將鼓勵和引導百姓往農家樂、民宿民居這一方向發展,多措並舉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提升村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粉牆黛瓦,綠樹掩映,漫步在西墅村的鄉間小道上,鼻子裡聞到的是青草野花帶來的香氣,耳朵裡聽到的是鳥兒們清脆悅耳的歌聲。“一帶、一路、一水、一房、一弄、一場、一園”的美麗田園畫卷正徐徐展開……在西墅這片“金黃的土地”上,正奏響著一首鄉村振興的協奏曲。(湯全明 薄皓文 王莉)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