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堅定信心真抓實干 應對挑戰行穩致遠

2022年03月06日08:27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堅定信心真抓實干 應對挑戰行穩致遠

本報記者 付奇 楊頻萍 方思偉 王夢然

顧敏 王拓 張宣 丁茜茜 徐睿翔 胡蘭蘭

過去一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這一年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艱辛歷程,部署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上新一年的目標任務。

報告通篇洋溢著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底氣與信心,特別是“越是困難越要堅定信心、越要真抓實干”等表述,在江蘇代表委員中引起強烈共鳴。

穩字當頭,開局之年交出優異答卷

一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年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十四五”開局之年交出優異答卷。

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增長8.1%﹔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0萬億元,增長10.7%……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系列數字,展現了全國經濟穩字當頭、保持恢復發展的喜人態勢。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無錫市委主委、無錫市副市長高亞光用“自豪和歡欣鼓舞”來形容現場聆聽政府工作報告的心情。在她看來,政府工作報告亮出的成績單,是在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的情況下取得的,來之不易,成之惟艱。“這意味著,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實現了良好開局,也為繼續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增強了信心和底氣。”

“在國內外嚴峻復雜形勢下,我國仍取得8.1%的經濟增長,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這個成績實在來之不易,聽后倍感振奮。”作為來自經濟一線的企業界全國人大代表,亨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說,越是困難越要堅定信心,“我們要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創新引領產業變革,變信心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向世界一流企業目標沖刺。”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我們村裡老百姓腰包也鼓了不少。”全國人大代表、宜興市西渚鎮白塔村黨總支書記歐陽華說,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白塔村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村民種花草、開民宿、直播賣農產品,去年人均年收入突破5萬元,村集體可支配收入近1000萬元。

“去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這個數字確實震撼了我,也鼓舞和激勵我們企業界繼續放開手腳去創新、心無旁騖謀發展,在高端領域實現更大的突破。”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天工集團黨委書記朱小坤表示,企業是國家減稅降費的受益者,今年將把政策紅利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動力,做國家經濟發展的貢獻者和技術創新的領頭羊。

過去一年,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全國人大代表、徐工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閆麗娟說,今年1月1日凌晨,徐工成為RCEP實施后全國首批經核准出口商之一,“RCEP生效實施給廣大企業帶來了實惠,重塑了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我們將積極抓住這一機遇,進一步助推徐工的國際化事業發展。”

過去一年,全社會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令人振奮。“疫苗全程接種覆蓋率超過85%,這個覆蓋率全球領先!在中國,全民免疫屏障正在逐步形成。”作為一名醫衛工作者,全國人大代表、蘇北人民醫院醫療集團理事長王靜格外感慨,從疫情發生到現在,我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團結一心共抗疫情,這成為我們在未來發展中臨危不懼、闖關奪隘的巨大底氣。

主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政府工作報告從8個方面提出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江蘇代表委員普遍認為,目標要求符合客觀發展規律、務實可行,紛紛表示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的預期目標,是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經濟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直接體現。”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朱曉進認為,我國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還較大,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收入分配制度仍有待健全。他建議,深入推進收入分配改革,推動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可以通過產業升級帶來更多的高薪崗位,中等收入群體由4億人變成8億人,讓收入結構由‘4+10’變成‘8+6’。”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的目標任務,需要我們進一步提質加力,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全國人大代表戴元湖表示,將以建設高質量就業先行區為目標,以貫徹實施《江蘇省就業促進條例》為主線,在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提供優質公共就業服務、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等方面擔負更大責任。

“總理提到今年的預期目標,特別點到了外貿進出口,令我們中小企業大受鼓舞。”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百斯特集團董事長王強眾說,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不小。一方面國家積極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另一方面我們企業自身也要不斷錘煉本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充分體現了國家要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和決心。”在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副主委、連雲港市農科院院長徐大勇看來,這一目標制定合理務實,同時,大力抓好糧食生產,也有利於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徐大勇表示,將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新技術推廣應用,努力培育更多高產抗病水稻品種和耐鹽鹼特種水稻品種,保証糧食豐產穩產,以實際行動助力年度目標實現。

政府工作報告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列入今年主要預期目標,全國政協委員,蘇州科技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城市發展智庫(高級研究院)副院長宋青認為,這體現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時代要求。她表示,將圍繞把數字化路徑與碳中和目標有機結合,完善提交一份高質量提案,以實實在在的履職成果助推碳達峰、碳中和。

使命在肩,勠力同心創造嶄新成就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重、挑戰多。”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9項工作任務,傳遞了堅持穩中求進的發展決心和持續改善民生的暖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把加強基礎研究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國人大代表、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表示,下一步,全省科技系統將重點部署以應用為導向的基礎研究,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創突破。加強基礎研究系統部署,加快突破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保障,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持續競爭能力。

“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展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配送,我覺得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部署恰逢其時。”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萬順機電集團董事長周善紅認為,農村居民對接市場的需求以及消費的需求在增長,農村地區不少珍稀特優農產品“養在深閨”,亟待健全的銷售網絡和全方位的服務支撐,“結合企業以往產業扶貧經驗,我們要培育新型農村市場主體,培養農民持續不斷從市場獲取財富的能力,最大力度吸納和帶動農村的就業,促進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雙提升。”

“我體會最深的是,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全國人大代表、靖江市新橋鎮德勝中心村黨委書記楊恆俊告訴記者,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德勝村不斷引進農業項目,發展有機大米、大棚蔬菜等特色產品,並建立農副產品交易中心,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農副產品銷售,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幾番,“我將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繼續發展特色產業,穩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激發農村活力,為廣大農民創造更多增收渠道,走向共同富裕。”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准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這對病患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福利。”全國政協委員、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王水說,居民醫保補助增加,將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切實提高我國醫療保障水平。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有2.9億在校生,要堅持把教育這個關乎千家萬戶和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辦好。”全國人大代表、泰州市海陵區教師發展中心研訓員吉桂鳳說,“雙減”實施半年多來,已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繼續有效做好“雙減”是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義務教育階段重要工作,學校、政府、家庭、社會應共同搭建協同育人的有效運行機制和資源網絡平台,綜合施策、系統發力。

全國政協委員、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嵐對政府工作報告持續關注百姓住房問題最為關注,“報告提出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的工作指明方向。”她表示,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將上下聯動做好“有其居,優其居”這篇民生文章,尤其要對低收入家庭、新就業人群等“夾心層”的住房問題加大保障,讓更多人住上安心房、舒心房。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