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排查隱患2.6萬項 筑牢高質量發展安全基石
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海門區緊盯重點行業領域和薄弱環節,深入排查整治隱患,創新出招解決安全難題,筑牢了高質量發展的安全基石。去年,海門安全生產考核連續四個季度全市排名第一。
壓實責任,守牢安全底線
最近,海門區安委辦啟動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專項行動試點工作,由安委辦、專治辦、安全專家組成的工作小組,在四甲鎮開展試點先行工作,對轄區內所有工業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重點事項清單相關情況進行評估打分。
為解決企業主體責任是否有效落實缺乏統一度量的問題,海門區率先探索制定《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重點事項清單評估標准》,從“第一負責人、全體員工、安全防控、基礎管理、應急處置”五大責任二十項重點事項清單著手,逐條細化企業達標標准及評估方法。“根據評估結果動態調整企業分級分色,實施分類監管。”海門區安委辦主任、應急管理局局長周虎介紹,績效評估結果靠前的,將作為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示范企業進行正面引領﹔績效評估結果如果低於“警戒線”,將啟動對主要負責人及管理層的預警約談,嚴重的還將依法責令停業停產整頓。
為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海門區還對企業失信行為聯合懲戒。對列入“黑名單”管理的企業,在投融資、保險費率、政府採購、招標投標、土地出讓等方面一律給予限制﹔對發生事故或受到行政處罰的企業一律上網公示﹔對存在重大隱患的企業一律挂牌督辦﹔對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生產經營者一律實施職業禁入,真正做到“一次失信、處處受限”。
聚焦重點,開展專項整治
今年1月,在海門區應急管理局的幫助下,瑞希化工與已關停的英力科技“牽手”成功。英力科技將暫存在原料庫的7.688噸醋酐全部贈予瑞希化工,設施設備拆除現場的安全隱患全面消除。
緊扣“兩個不放鬆”“務必整出成效”總要求,海門區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並依據季節特點和企業生產規律分階段開展了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破冰行動”等專項行動,圍繞危化品、建筑施工、漁業船舶、城鎮燃氣、消防安全等重點領域,深入排查風險隱患,對排查出來的隱患,嚴格執行閉環管理,做到整改責任人、措施、時限、資金、預案“五落實”,檢查一處、整治一處、鞏固一處,確保隱患徹底整改到位。
對於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海門區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堅決頂格處罰,推動企業進一步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共同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去年以來,累計排查隱患2.6萬項,停產整頓147家,行政處罰1022家次。
科技創新,賦能安全生產
海門區民生路和G228國道交叉路口車來車往,當G228國道上有車輛即將經過路口時,位於道路東側的一體式警示柱上就會顯示“有車危險”。聚焦交叉路口交通安全,海門推廣使用基於微波雷達的無信號燈路口相互預警系統,為壓降道路交通事故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作為國內高端水杯的代表企業,希諾實業已累計在水杯生產線安裝使用工業機器人200多台(套),產品合格率大幅提升的同時,降低了企業安全生產風險。以科技創新賦能安全生產,海門積極出實招。針對重點行業安全事故易發的問題,大力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振康機械、盛康福源等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為建筑施工、機械制造等領域企業裝備升級改造提供技術支持,大幅減少重點行業事故發生。
推動安全生產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海門區充分發揮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中樞神經”作用,架設“高空鷹眼”全景監控,組建“海鷹”無人機中隊,開發長江大保護“智慧蒼穹”平台,高標准建設應急管理指揮系統和城市安全風險信息管理平台等,實現風險隱患實時更新、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控、應急處置精准指揮。
本報記者 俞慧娟
本報通訊員 趙飛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