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老兵再顯本色 江蘇退役軍人勇當“戰疫前鋒”

2022年03月25日07:48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軍魂閃耀,老兵再顯本色

當前鋒、保后勤、筑防線……疫情當前,江蘇廣大退役軍人在特殊戰場再次展現新時代退役軍人的使命和擔當。他們中,有人不忘老兵本色,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有人“站”好自身“崗哨”,用專業服務筑牢防控牆﹔還有人不辭辛勞,像堅守陣地一樣奮戰在基層防控第一線。

保障快一分,

疫情擴散風險少一分

“昨晚做的核酸檢測結果,今天早上就出來了,真快!”最近,不少人發現核酸檢測結果出來的速度更快了。這“快”的背后,既有檢測系統提檔升級的因素,更有核酸檢測閉環工作人員的爭分奪秒。

“我的工作就是與時間賽跑,用速度和效率守護家園!”說這話的是連雲港退役軍人王興余,他告訴記者,自己最近的工作相當於核酸檢測樣本的“鏢師”。

2009年轉業的王興余是海州區朐陽街道辦事處一名工作人員。3月5日,連雲港啟動全員核酸檢測,他主動承擔海州區轄區內36個轉運點的樣本收集和轉運工作,集數據統計員、運輸員、駕駛員多重角色於一身。近20天裡,王興余每天都身穿防護服,手提樣本箱,以最快速度穿梭於核酸檢測點與實驗室之間。

“為了節省時間、避免一次性防護服的浪費,我和同事盡量不喝水,有時也顧不上吃飯。”王興余粗略算了一筆賬,截至目前,他已完成13.1萬管樣本的安全轉運。

和王興余一樣分秒必爭的,還有轉運車輛消殺保障隊。在眾多志願者隊伍中,蘇州高新區退役軍人李大進擔負的工作特殊又重要——為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的所有轉運車輛做消殺,每天消殺各種車輛60多輛次。

3月24日7點43分,引導轉運車到達指定位置,噴洒消殺﹔7點56分,將紫外線消毒設備放到轉運區,消殺密閉30分鐘﹔8點08分,洗消擦拭車輛外部,消殺駕駛室……退役后,李大進創辦了一家環境科技公司,他說:“轉運車輛的消殺必須嚴格細致,半點閃失都可能導致漏掉傳染源。”

老兵不老,

退役之后再“請戰”

前不久,一份布滿紅手印的“請戰書”火了,這是常州市金壇區朱林鎮長興村11名退役軍人的鄭重宣言和迫切願望。

“大家別急,一個個來,保持一米距離!”起先,11名退役軍人站了出來﹔接著,全鎮105位黨員老兵志願者也站了出來。他們根據當地退役軍人服務站的有序調度,分布到該鎮21個核酸檢測點上服務。

“您家裡最近有風險區返靖人員嗎?”“近期,請您做好個人防控,盡量做到非必要不外出。”靖江市馬橋鎮“121”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主動請纓,在馬橋鎮和周邊城市交界的交通卡口,總能看到志願隊員的身影。他們協同鎮村工作人員堅守在“第一道防線”,24小時輪班,對外來人員和車輛進行排查登記和消殺。

隊員們還負責核酸檢測場地應急設施搭建。“121”志願服務隊隊長陸佳介紹,服務隊已開展上百次行動,除了疫情防控,還有應急救援、護河護綠等志願服務。2021年底,這支隊伍還被評為江蘇省“百支優秀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

暖心行動,

奮力筑牢“鋼鐵防線”

疫情來襲,連雲港市體育中心核酸檢驗中心需要緊急安裝投光燈。需求一經發出,當地星辰照明公司由退役軍人組成的“戎耀之家”志願服務隊30分鐘即趕到現場,20多名退役軍人晝夜施工,搶建8套體育中心廣場照明裝備。之后,他們又連續奮戰6個日夜,出動30多台車輛,在集裝箱上搭建應急照明燈具,增設游泳館附近廣場照明、應急帳篷及戶外照明設施等,確保核酸檢測中心項目按時交付。帶隊的退役軍人徐海說:“疫情就是命令,抗擊疫情,每個人都是戰士,都有自己的陣地,不能丟!”

“您好,我們是上門做核酸採樣的!”在金玉苑小區,常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志願者胡榮鎖化身“大白”,協助醫護人員為特殊人群和居家隔離人員上門核酸採樣,半天內高效完成70多戶的採樣工作。

在淮安,420多支“戎耀江淮”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8600多名退役軍人第一時間沖鋒在前,特別是“兵支書”“兵委員”全員上陣。“道口封控后,村裡安排人員日夜巡查,一直到夜裡兩點多,今天早上七點半又到村裡排查。”忙活一夜的“兵支書”王健全告訴記者,村裡老人多,很多人沒有智能手機,或者不會掃碼,要手把手、面對面教。連日來,淮安327名“兵支書”、1300多名“兵委員”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持續奮戰在抗疫第一線。

□ 本報記者 唐悅 金亦煒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