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新時代魚米之鄉”系列報道之二

江蘇興化:詩意水鄉徐圩村

張玉峰
2022年04月02日10:4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在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必須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努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對“新時代魚米之鄉”如何認識、怎麼建設,我們走進了江蘇省一些鄉村,看看他們的實踐。

徐圩村村景。興化市委宣傳部供圖

“走,帶你去村裡瞧瞧,看和別的村有啥不一樣。”農歷三月的裡下河地區,春風和煦,邵茂同站在村口熱情地說。他是江蘇興化市千垛鎮徐圩村的“當家人”,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

“猜猜樹齡有多長?”進村第一站古槐園,順著挺拔的樹干仰望,邵茂同說:“整整126年!”

老槐樹是八旬村民周元英家祖上種的,見証了這一家四代人的生活變遷。前些年,家裡人要賣掉這棵樹,價格都談好了。邵茂同得知后,心急火燎地趕過去,愣是把樹“搶”了回來:“想賣,村裡買了﹔要是不賣,樹還屬於你們家,我們幫忙管護好。”

一棵樹的故事,折射了徐圩村守住鄉土風貌和生態底色的決心。

邵茂同從小生長在裡下河地區,他覺得,要想在發展的同時留住“鄉愁”,就要少砍樹、少填河、少拆房,最大程度保持原有庄台肌理。這些年,村裡槐樹、榆樹、鳳陽樹等10多個樹種800多棵樹,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疏浚河道9條共2650米,碧波蕩漾常年環繞村庄﹔抬頭所見,村居民宅是清一色的青磚白牆黛瓦。

村中心位置有親子園,兒童游樂設施一應俱全。住在一旁的王桂芳大媽打開窗戶,探著身子說:“過去這裡是條臭水溝,一到夏天臭氣熏天。村裡整治后建了親子園,每逢雙休日,這裡可熱鬧了。”

在“針灸式”改造理念下,臭水溝變身兒童樂園,圩岸橋得到修繕,添了二十四節氣文化長廊。“像不像油畫裡的鄉村?”邵茂同一臉自豪地反問。

這兩年,邵茂同腦子裡裝的,除了讓村子變得更富有詩情畫意,便是構思這個魚米之鄉的發展藍圖。

徐圩村稻麥兩季,種植面積穩定在1400多畝。在保障糧食生產的前提下,村裡依托優良的生態、豐富的農業資源和便捷的城郊區位優勢,持續推進農旅融合,引進兩家農業企業,逐步形成了瓜果採摘、水產養殖、優質稻米、濕地旅游、垂釣餐飲、苗木基地六大產業,還和旅行社合作推出旅游套餐,讓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江蘇萬豐高效農業有限公司扎根村裡已有九年。沒有疫情的時候,萬豐農場採摘園裡熱鬧非凡。採摘園共700畝,日常用工60人左右。農場負責人周慶光說,臨時工一天工資70到90元,固定工一年3萬元左右。

沙慶壽老人家裡的10畝田流轉后,老兩口就在農場裡打工。“土地流轉費加上我們倆的工資,一年有7萬元不少了。”沙慶壽樂呵呵地說道,兒子媳婦在外打工有著穩定的收入,孫子孫女也都考上了大學,小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去年旺季一個月我們的麻辣小龍蝦線上銷售了100多萬元。”32歲的沙淘是徐圩村人,大學畢業后外出經商。2016年,他回鄉和姐姐創辦了殼知味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香辣蟹、小龍蝦等家鄉水產品的深加工,每年能為家鄉養殖戶增加10多萬元的收入。

“村裡像沙淘這樣的能人還有不少。”邵茂同說,這些能人致富不忘鄉親,紛紛響應村裡號召回鄉創業,帶動了一方鄉親共同增收。2021年,徐圩村村民人均純收入約3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則突破了150萬元。

時近傍晚,炊煙四起。沿著田間小路,邵茂同邊走邊說,村裡還要搞農家樂、開民宿,未來這裡景色會更美,村民更富足。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