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安周垛村:水乡洼地成产业集聚高地
初秋时节,走进海安市白甸镇周垛村,随处可见这样一道风景:大片的水面上,头戴遮阳帽的妇女坐着采菱桶正忙着采摘菱角。这里的菱角粉糯香甜、营养丰富,畅销南京、上海等地。利用水面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周垛村振兴村级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菱角种植已成为村民收入的来源之一。
周垛村位于白甸镇中部,该村地势低洼,曾有“锅底”之称。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水乡洼地成产业集聚高地。2020年,村营收入达112.32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45万元,跻身南通市首批产业兴旺类乡村振兴先进村培育对象。
党建引领 建强战斗堡垒
“这款龙顺有机大米软糯香甜,比一般大米好吃多了……”周垛村党员志愿者变身网络主播,带领农场主线上直销龙顺有机大米、梓源草莓、新鲜火龙果等白甸特色农产品。周垛村的发展和变化,离不开一个有力的村“两委”班子。
1962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曾在周垛村拍摄群众奋战洪涝事迹的纪录片——《洪家滩保卫战》。周垛村发扬当年排涝精神,狠抓基层党支部建设,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党员群众克服困难,推进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党建+产业项目”的新路子,让群众看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该村连续三年被评为海安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连续5年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100%。
能人带动 培育特色产业
周垛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站在高处俯瞰洪家滩樱桃园,大写的“LOVE”映入眼帘,刷爆了朋友圈;春奎生态园门前停满了外地牌照的汽车,游客们挽着果篮采摘晴王葡萄,感受着“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乐趣;南通单体种植规模最大的袁兵草莓园内,年轻的父母带着小孩采摘新鲜草莓,满口的奶油香,满满的幸福感……
产业振兴需要人才的带动引领。春奎生态园由本村回乡大学生韦春奎创建,占地面积110亩,是该村最早的果品蔬菜采摘园,品种有草莓、甜瓜、葡萄、黄瓜、火龙果等。其注册的商标“白甸”牌,2021年获江苏省优质黄瓜好品牌特等奖。韦春奎致力于家乡建设,采摘园在带动旅游业的同时,也提供就业岗位,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创业能人袁兵2003年从日本回到周垛村种植草莓,如今种植规模扩大到300亩。 “这里的‘鬼怒甘’、红颜草莓品质好、口感佳,我喜欢带孩子来这里感受田园风光,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袁兵草莓园内,正在采摘的张女士笑着说。袁兵2017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20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乡村振兴技艺师、高级农艺师,是周垛村乡村振兴农业发展领头人。
在能人的带领下,周垛村规模种植风生水起,瑞祥家庭农场、金百莲家庭农场、顾雷家庭农场、樱花园等产业项目相继建成,一派繁荣。眼下,周垛村正与上海客商洽谈,拟推进以色列农业园建设。
抢抓机遇 拥抱旗舰项目
产业兴旺离不开大项目的支撑。走进位于周垛村的牧原集团养殖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塔吊林立,工人正有序忙碌。2020年3月,总投资10亿元的全省挂牌推进的农业重特大项目——海安牧原一场3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落户周垛村,项目占地215亩。目前,15万平方米的多层楼房猪舍正在加快建设之中。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8亿元。
该项目的成功落户,缘于周垛村善抓机遇。前年底,白甸镇在外能人王宝甲提供了项目信息,周垛村与白甸镇党委、政府主动出击,为项目落户化解矛盾,为项目开工加班加点,促进项目有序推进,也为周垛村产业富民提供了硬支撑。
“乡村振兴,激发活力;产业发展,增添后劲。”周垛村党总支书记苏秀平表示,将以乡村振兴先进村创建为契机,弘扬争先精神,谋划振兴之策,谱写周垛村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报记者 顾雨 本报通讯员 蔡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